欢迎光临中评网!
搜索

党员干部应成为社会稳定的奠基石

时间:2025-10-10  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何乐   点击:0
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他们理应成为社会稳定最坚实、最可靠的奠基石。

     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他们理应成为社会稳定最坚实、最可靠的奠基石。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筑牢社会稳定的思想根基。 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只有自身信念坚定、方向明确,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站稳脚跟,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过硬的担当本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支撑。 新时代面临的风险挑战复杂多样,从基层治理难题到突发公共事件,从民生矛盾纠纷到利益格局调整,都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以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举措解决实际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深厚的为民情怀是凝聚社会稳定的力量源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稳定的主体。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要着力解决好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严明的纪律作风是守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民心向背。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守党的纪律规矩,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同时,要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社会稳定提供纪律和作风上的保障。

    主动的矛盾化解是夯实社会稳定的前沿防线。党员干部要树立 “防范胜于处置” 的理念,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变 “被动应对” 为 “主动排查”,变 “事后处置” 为 “事前预防”。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总之,党员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其言行举止、能力作风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大局。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 “压舱石” 和 “奠基石”。

                  (三台县北坝镇人民政府  何乐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