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女生深夜开锁被索要 2210 元,“趁火打劫” 何时休?
近日,上海普陀区独居女生小慧(化名)深夜遭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引发广泛关注。小慧在某线上平台下单页面显示 25 元的开锁换锁服务后,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小慧家的门锁强行拆除,随后安装高价新锁,并向小慧索取费用 2410 元。小慧根据师傅们的单项报价,用计算器加了一遍发现,总价实为 2210 元。面对堪称高价的开锁费,小慧据理力争。两名开锁师傅却表示,相关价格早已在平台店铺的 “图文详情页” 有所标注,且每个价格都标注的是 “某某元起”,他们是明码标价。当时已临近凌晨 1 点,疲惫且不安的小慧面对寸步不让的两人,几经沟通后,最终通过微信转账支付 1800 元,以换取对方离开。
事发后,小慧将自己遭遇乱收费的情况,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投诉。在职能部门和平台方的介入下,涉事的 “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 最终承认,向小慧索取高价开锁费的开锁师傅行为存在不当,并退还了小慧 800 元费用。
开锁服务本是便民之举,却成了部分不良商家 “趁火打劫” 的手段。这样的套路并非个例,此前也有不少消费者遭遇过类似的高价开锁陷阱。商家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上门后却以各种理由加价,消费者往往因身处紧急情况,如深夜独自在家、着急出门办事等,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其他解决方案,只能被迫接受高价。
根据《价格法》,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真实准确。虽然商家称价格已在平台店铺 “图文详情页” 标注,但以 “某某元起” 这种模糊方式标价,且实际收费远高于初始显示的 25 元,属于利用模糊标价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违反了明码标价应当真实准确的规定。且利用消费者深夜独自在家的不安心理迫使付款,符合欺诈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欺骗特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商家存在消费欺诈嫌疑。
此次事件也暴露了线上平台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有责任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确保商家提供的服务价格合理、透明。不能让不良商家利用平台的漏洞,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平台应优化价格展示方式,避免出现误导性标价,对于价格异常的订单,要及时进行预警和干预。
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大对开锁等生活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价格监管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商家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让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维权。
消费者自身也需提高防范意识,在选择开锁服务时,不要仅仅看价格,要尽量选择正规、口碑好的商家,下单前仔细询问价格构成,明确各项费用标准。遇到不合理收费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反映。
独居女生深夜开锁被索要高价这一事件,不应仅仅以商家退款而告终,而应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生活服务行业的规范发展,让消费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心、放心地享受合理、优质的服务。
(作者简介:刘先卫,男,1971年出生,初中文化,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泉湖镇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