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坝坝会”停留于“空谷回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坝坝会作为植根乡土的露天议事平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了干群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难题。但如果只倾听不落实,让承诺悬空,让诉求沉底,那么再热闹的坝坝会也只会沦为“空谷回音”——表面有回应,实则无行动,最终沦为形式主义的喧嚣。因此,要持续推动坝坝会回归本源,做到听得进去、议得明白、办得实在,真正体现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价值。
破“闻而不动”之虚响,筑“有言必应”之回音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坝坝会上,群众的每一声叹息、每一次倾诉,都是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承载着对组织的信任与期盼。干部若将群众的呼声当作“耳旁风”,视坝坝会为“应付差事”,那便是对这种信任的辜负,让宝贵的民声轻易消散在“空谷”之中,徒留无意义的回声。因此,党员干部坐在群众的板凳上,就必须把心也沉下去。要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以解剖麻雀的精细功夫深挖问题症结。要建立清晰的责任清单与高效协同的交办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彻底根治当面应承、事后无踪的顽疾,让群众的声音真正穿透“空谷”,落到实处的“回音壁”上,掷地有声、必有回响。
破“议而不决”之空谷,生“有议能商”之共识场。坝坝会不是干部的“独角戏”,更非单方面的“通知会”。若干部自说自话、避重就轻,只会冷了群众的心,让本该碰撞思路、凝聚智慧的“共识场”,变成意见空转、消散无效的“空谷”。要营造坦诚开放、畅所欲言的氛围,把政策讲透,将难点摊开,邀请群众一起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对于合理诉求,要认真倾听意见、明确解决路径;对于暂时难解的困局,要坦诚沟通困境、共谋过渡之策;对于认识分歧,要耐心释疑解惑、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坝坝会成为群策群力、凝聚共识的“诸葛会”,而非议而不决、悬而未决、让声音在“空谷”中徒然回响的“清谈馆”。
破“决而不行”之空谷,垦“有诺必践”之责任田。“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坝坝会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会后行动的“泥土味”中。会上拍胸脯保证、会后却泥牛入海,或者“雷声大雨点小”,都是对群众信任的透支。群众评价坝坝会,不看台上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只看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改变。因此,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会上激动、会后不动”的作风顽疾,把坝坝会上议定的事项、认领的责任,当成军令状来执行。要拿出“走田坎、数豆苗”的劲头,深入一线推动落实,用脚步丈量承诺的进度。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公开反馈机制,让群众能追踪、可监督。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见成效,才能让坝坝会的承诺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彻底驱散“空谷回音”的虚妄与空洞。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