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乡,山河无恙
12日上午,运-20搭载着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仁川启程归国。机上30位烈士的忠骨,以及267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遗物,是跨越七十余载的牵挂与期盼。当战机平稳降落,歼-20编队护航致意,这庄重的仪式,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亦是祖国与英雄之间的深情相拥。
一、烽火映初心,热血铸丰碑
回溯75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怀揣保家卫国的信念,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的冰雪冻不住炽热的斗志,上甘岭的炮火摧不垮钢铁的意志,无数战士用生命践行使命,将热血洒在异国他乡。近20万志愿军烈士长眠海外,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早已刻进民族记忆,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二、岁岁盼归期,遗物诉过往
自2014年起,一批又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陆续归国,至今已有1011位英烈魂归故土。每一次迎接,都是举国上下的深情致敬——民众手举国旗含泪等候,退役军人肃立行军礼,亲属轻抚棺椁诉说思念。此次移交的267件遗物,无论是生锈的军牌、磨损的水壶,还是陈旧的钢笔,都藏着烈士们的青春与牵挂,默默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三、传承英雄志,奋进新征程
英雄归乡,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精神传承的起点。如今,从守卫边疆的战士到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从抗疫前线的医护到乡村振兴的干部,无数人沿着英烈的足迹,以担当诠释初心。我们当以英烈为榜样,在学校教育中讲好英雄故事,在社会中弘扬英雄精神,让“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志愿军精神,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山河已无恙,英雄可安息。第十二批烈士遗骸的归国,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激励。愿英烈精神永垂不朽,指引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滦平县红旗镇人民政府四级主任科员 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