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排名”当休矣
根治形式主义顽疾,必须将整治“软排名”等变通做法纳入工作流程。近日,《半月谈》发文批评,一些地方在取消明面考核排名后,却通过“内部通报数据”“打乱序列比较”等“软排名”方式变相施压,制造隐形竞争,使基层陷入“表面减负、实际加压”的困境。这种披着执行外衣、行抵制之实的“软抵制”,是对中央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严重侵蚀政令畅通的根基。对此歪风邪气,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纠正、严肃问责,确保令行禁止,绝不容打折变通!
“软抵制” 可不是简单的工作失误,而是治理体系中权力运行出了深层问题,说到底,是部分同志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现。中央下决心为基层减负,是为了让大家把精力放在实干上,提升工作效能、激发基层活力。但有些地方,嘴上喊着落实,行动上却用 “内部通报数据”“打乱序列比较” 这些招数变相施压,搞隐形竞争,让基层陷入 “表面减负、实际加压” 的困境。这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更是破坏了咱们的治理秩序,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政令畅通,咱们必须高度重视。
深究 “软抵制” 里的 “软排名”,病根在于一些组织和干部 “四个意识” 树得不牢,没有真正做到向党中央看齐,说到底是权力运行中的 “路径依赖” 和 “本位主义” 在作祟。他们总想着自己部门管理方便,把地方或部门的小利益放在中央政令的严肃性之上,不敢明着对抗,就用 “隐形抓手” 维持老一套的管控方式,取消明面排名就搞 “内部通报”“数据晾晒”“序列暗示”。这危害可不小:对基层干部来说,逼着大家把心思放在应付 “内卷” 上,没法踏踏实实干事;对组织而言,容易造成信息失真,让上级决策没了准头;从全局看,会破坏 “令行禁止” 的政治生态,损害中央权威,让好政策落不了地,最终影响国家治理的根基。
作为党员干部,破除 “软抵制” 是咱们的责任,这不仅是纠正工作偏差,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关键要强化政治纪律,构建闭环管理机制。上级党委要牵头制定整治形式主义变种的 “负面清单” 和监督问责办法,把 “软排名” 这些行为列进去,再建个方便基层同志保密举报的通道。同时,上级部门要转变作风,多到一线看看实际情况,别光看数据。还要把落实中央决策、整治形式主义作为巡视巡察和干部考核的重点,对搞 “软抵制” 的,坚决 “一票否决” 并严肃追责。
当然,整治 “软排名”,不是说不要科学考核和必要管理了,而是要分清 “变相施压” 和 “激励实干” 的界限。作为党员干部,要倡导科学务实的考核方式,上级部门要聚焦实际成效、群众满意度这些核心指标给基层指导。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既坚决抵制 “软抵制”,又不能怕管事、懒管事,要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家能专心干事,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总之,“软抵制” 危害极大,根源在于 “四个意识” 缺失和本位主义。党员干部必须行动起来,用刚性约束和闭环机制整治,划清考核界限,铲除这一障碍,让基层减负真正落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这事容不得半点含糊!
作者: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