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才能“走进心”
近日,一则关于浙江高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名罐车司机点赞浙江高速,称凭货运驾驶证吃饭能打折,感慨政府很心疼驾驶员,甚至表示有钱都想到浙江买房子。这看似简单的优惠举措,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为民情怀,生动诠释了“走心才能‘走进心’”的深刻道理。
“走心”意味着要深入群众生活,洞察他们的需求。过去,部分政策制定者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做决策,导致政策与实际脱节,群众不买账。浙江相关部门真正站在货车司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面临的吃饭贵、休息难等痛点问题,以实际行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对民生的关注,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捕捉,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推而广之,不仅仅是服务货车司机,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级政府部门都应从浙江的这些做法中汲取经验。现在有的政策“含金量”高却“知晓率”低,有的民生工程“投入大”却“获得感”弱。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更多“蹲下来看蚂蚁”的共情能力。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只有真正知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政策制定后,关键在于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根据群众的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政策,让政策更加贴合群众需求,避免“自说自话”的治理误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新时代,只有带着真心、付出真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践行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触碰的治理细节,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者:张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