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评网!
搜索

走出“新鞋踩泥”现象

时间:2025-07-14  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杨 阳  点击:0
走出“新鞋踩泥”现象明代张瀚在《松窗梦雨》中记载,轿夫初穿新鞋步步择地而行,唯恐沾泥,一旦沾上泥污,便索性肆意践踏,最终脏鞋脏穿。
       走出“新鞋踩泥”现象  明代张瀚在《松窗梦雨》中记载,轿夫初穿新鞋步步择地而行,唯恐沾泥,一旦沾上泥污,便索性肆意践踏,最终脏鞋脏穿。这种“新鞋踩泥”的现象,道出轿夫从“小心翼翼”到“不复顾惜”的两极转变,更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敲响警钟:防线的失守往往始于“第一次”的放纵,唯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现实中,“新鞋踩泥”现象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时有显现。有的起初严守纪律规矩,但在小恩小惠、人情往来的围猎下,从接受第一顿超标宴请、收受第一份违规礼品开始,逐渐放松自我要求;有的认为偶尔一次无所谓,在“小事小节”上开了口子,进而在工程招标、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搞“暗箱操作”,从“小心谨慎”滑向“肆无忌惮”;更有甚者在犯错被提醒后,不及时纠正,破罐破摔,最终深陷泥潭。这些行为看似是“一念之差”,实则是作风防线逐步失守的必然。  “新鞋踩泥”现象的滋生,根源在于思想“总开关”的松动。少数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把慎初当束缚,认为“小节无害”,在“第一次”面前丧失警惕,导致“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同时,监督滞后、惩戒乏力也为问题蔓延提供了空间,一些地方对初犯小错提醒纠正不力,使“踩泥者”在侥幸中越陷越深。这不仅让党员干部个人形象和组织公信力双双蒙尘,更滋生腐败风险,污染政治生态。  破解此困局,还需多管齐下筑牢防线。要强化思想净化,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善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引导干部深刻体会“新鞋”之珍贵与“踩泥”之沉痛,让心有所畏成为本能。要织密监督网络,发挥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作用,借大数据手段识别“踩泥”行为,精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掸尘去污”。要高举惩戒利剑,对“不复顾惜”甚至“脏鞋脏穿”者露头就打、寸步不让。对失管失察、放任“踩泥”现象蔓延的领导干部,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以问责倒逼履责。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及时清除“带病者”,永葆队伍健康。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勤拂初心之尘,辅以制度的铁笼与监督的阳光,才能让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行得正、走得远,彻底破除“新鞋踩泥”怪圈,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信任。

(杨 阳)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