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阳泉之行” 挺起制造业“硬脊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察看企业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同现场工人亲切交谈,了解山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们要循迹“阳泉之行”,拿出“三心”破解“三题”,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赋能“组合拳”,挺起制造业“硬脊梁”,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拿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破解科技创新的“抢答题”。“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唯有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破解“卡脖子”技术封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局中掌握主动权。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保持“本领恐慌”,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不断优化知识体系,拓宽视野格局,努力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家里手”。要用好政策“杠杆”,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进展。要培育创新氛围,立足区域制造业发展需求,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让科技之光持续点亮智造之路。
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破解成果转化的“应用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一直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许多优秀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顺利走向“生产线”。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焦当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摸排制造业企业的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供需双方,让“沉睡”的科技成果焕发生机。要完善优化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评估、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更多先进技术、优质产品惠及全社会。
拿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心,破解人才赋能的“关键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大人才观”,以“英雄不问出处”的开阔胸襟筑巢引凤、聚贤纳才。要念好“引”字诀,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绘制“人才图谱”,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延揽全球人才和顶尖团队。要做好“育”文章,强化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要厚植留用“沃土”,聚焦居有所安、业有所兴,解决好人才的“急难愁盼”,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