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评网!
搜索

让骨干教师领航三教改革

时间:2025-11-2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文华  点击:0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口在哪里?政策频出、资源加码,却仍有人慨叹课堂与车间“两张皮”。矛盾不在制度空转,而在一线骨干教师有没有站到最前沿,把“三教改革”落在板凳上、设备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口在哪里?政策频出、资源加码,却仍有人慨叹课堂与车间“两张皮”。矛盾不在制度空转,而在一线骨干教师有没有站到最前沿,把“三教改革”落在板凳上、设备前。“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系统性变革,既要打造懂产业的教师队伍,也要更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之与产业链、技术链同步迭代。缺少能挑大梁的“头雁”,宏伟蓝图只能停留在纸面。

祝红军给出了答案。她把物流岗位流程整合进课堂,将《智慧配送运营》和《配送管理》做成可复制的数字资源,服务52所院校、覆盖1万余名学生,并借在线平台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这不是个人主义的“独角戏”,而是骨干教师主动对接产业链、打通教材链、培育人才链的系统工程。她把课程重构模板和竞赛备战方法无保留地传给青年教师,零距离回答“企业项目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这类难题,充分说明骨干教师的价值在于敢带头、愿分享。

也要看到,祝红军不是孤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都明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然而不少学校仍停留在“单打独斗”,骨干教师肩头任务重却少有平台支撑,青年教师渴望成长却缺清晰路径。因此,学校与主管部门必须把骨干教师作为改革推进的“主攻点”,把岗位职责、评价标准、激励办法用制度定下来,让“传承团队”成为刚性要求。

骨干教师引领需从三个层面发力。其一,定方向。他们最懂行业趋势,要把企业现场的新工艺、新标准、新需求转化为教学大纲和技能要求,带动教材与教法同步迭代。祝红军团队紧贴物流工艺员、配送班组长岗位,重构工学结合课程,把课堂与订单班育人目标精准对接,正是这一层面的典型。其二,铸队伍。教师将洗漱用品和便携锅搬进办公室,形成“并肩作战”的文化。骨干教师要敢于把竞赛、课题、培训变成青年教师的“练兵场”,让人人都能站上舞台。其三,通桥梁。当祝红军指导学生汪青扎巴回乡,把非遗牦牛肉工艺与现代物流嫁接、带动牧民增收时,骨干教师的角色已超越课堂,成为产业创新和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要让更多祝红军式教师涌现,政策落地必须更精准。政府层面,应加快建立骨干教师跨校共享机制,推进职教集团和产教联合体,把优秀教师推向区域公共平台,避免“各自为战”。高校层面,要给予骨干教师课程自主权、团队组建权、经费统筹权,支持他们在校企之间“双向奔赴”。企业层面,要把骨干教师视作技术伙伴,提供真实项目与岗位实践,形成“共同命题、共同解题”的合作模式。多方合力,骨干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调度师”。

职业教育改革最怕“上热下冷”。让骨干教师唱主角,就是给改革装上发动机。期待更多祝红军式“领航员”走上前台,用匠心与担当在课堂、车间、乡村之间架起人才成长的“高速路”,让“三教改革”成为大国工匠不断涌现的源头活水。

作者:陈文华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