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让“土味监督”更有“真味”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据11月25日《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探索的“土味监督”,正是在这一重要指引下把制度植入院坝、把群众请上“评判席”。工程公示牌改用“大白话+漫画”,院坝会以方言讲解、现场互动,村监委与“土专家”组成小分队全程盯防,验收再出“土味结果账”,说人话、交底牌、敢较真、算明账的制度闭环,不增编、不添费却把监督从纸面带回现场。今年新建农村公路合格率达100%、整改问题16个,“土味”因真抓实干才更显“真味”。
这一实践把群众路线嵌进治理“最后一公里”,推动监督权由部门“独奏”走向群众“合唱”。村监委有事可干,群众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充分说明监督要见效必须接地气。方言拉近距离,多部门协同聚合力,多主体参与激活力,远胜生硬制度和空洞宣讲。
推广经验必须守住边界、防止“土味”流于形式。方言语境、熟人社会等条件不可简单照搬,只学形式、不解症结容易滑向新的形式主义。落实总书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部署,就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群众听得懂、能参与、愿监督的要素嵌入制度设计。各级组织部门要扛起统筹责任,把抓党建与抓监督同谋划、同部署,主动牵头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让“土味做法”成为全链条联动的制度供给。要注重“破土栽树”,总结村社层面的鲜活案例,培育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操作手册,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看得见的标准、摸得着的流程”。合江正把“土味监督”拓展到农村“三资”管理、产业项目,让群众“明白眼”盯住更多公共资源,推动治理由单向灌输转向互动共治,这是“土味”向“真味”的延展。
基层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复杂问题要讲明白、门槛要降下来、群众力量要用起来。让“土味监督”常态化、以群众满意为尺,才能少“豆腐渣”多“良心工程”,少“应付题”多“真解题”,把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落到实处。守住“真味”这条准绳,才能让“土味监督”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硬核生产力。(作者:陈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