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哪?如何用好?

市场是当今最稀缺的资源,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就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作出重要部署。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体现在哪?未来,如何更好发挥这一优势?如何进一步提振消费,增强扩内需动力?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发表观点。
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带来巨大的商品需求量,也激发出超大规模的生产供给,其产生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这不仅有利于刺激新的购买需求,形成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还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庞大的市场规模是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里中国经济能够抵御外部风险,应对全球竞争挑战的关键。“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推动内需和外需的均衡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展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内需,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拓展外需,在国际上挖掘有购买力的群体,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中国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底气足、潜力大,但国内大循环仍存在一些卡点、堵点,这要求我们完善市场在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等方面的统一,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只有在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才能得到更大释放。

张燕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近些年来,外资企业纷纷加码中国,加速在华布局研发中心或设计中心。“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作用,坚定信心,解放思想,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并加快构建更具韧性的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田利辉(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不仅是中国的优势,更是世界的机遇。“十五五”时期,中国将形成更为平衡的经贸发展模式,加快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动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不仅具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也是有巨大内需潜力的经济体。“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既抓生产也抓需求,久久为功,以大力提振消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不断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需潜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葛磊(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
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日益发展的超大规模市场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和扩大服务消费提供了新机遇,必将有力推动文旅产业迈向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