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明珠 千年滁韵
中国评论网安徽滁州11月23日电(记者吴金玉、卢文炬、凌大成、胡忠友、凌军),中国评论网一线记者深入基层,走进滁州。
江淮分水岭横亘皖东,一道岭分南北流韵,一座城融古今风华。滁州,这片被山水滋养、被文脉浸润的土地,既有“环滁皆山也”的雄阔意境,亦有“野芳发而幽香”的清雅风情,更有南北交融的独特气质,在岁月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滁州的地理,是大自然的匠心独运。420公里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如丝带蜿蜒,串联起“山、水、林、城”的万千景致,近湖远山相映,林草鸟畜成趣,四时风光流转间,尽是“乐亦无穷也”的惬意。琅琊山蔚然深秀,古木葱茏间藏着醉翁亭的千年文脉,西涧湖碧水荡漾,扁舟横卧处映照着韦应物的诗意目光;皇甫山作为“华东西双版纳”,古树参天、白鹭翩跹,8000亩大柳草原芳草连天;女山湖倒映天光云影,火山地质遗迹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黄寨草场的清风里,藏着华东草原的自在悠然。“一山一湖一关一城”的琅琊胜景,“赤壁丹霞”的横山奇观,“水天一色”的池杉湖光,共同勾勒出滁州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画卷。

滁州的人文,是穿越千年的精神传承。这里是文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吟唱,让西涧之名流传千古;欧阳修谪居滁州,寄情山水间写下《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情怀化作穿透时空的人文光芒,醉翁亭、让泉、影香亭,每一处都沉淀着诗文雅韵。这里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凤阳中都城承唐宋遗风,为南北故宫蓝本,小岗村的红手印镌刻着改革勇气,“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荣光续写着时代新篇;全椒“走太平”民俗传承千年,东汉至今的祈福仪式成为“中华民俗活化石”,吴敬梓故居的笔墨书香,诉说着《儒林外史》的文化底蕴。鲁肃的聪慧、戚继光的忠勇、包拯的清廉,一代代先贤的风骨,早已融入滁州的城市肌理。

滁州的烟火,是南北交融的生活之美。作为南北过渡地带,这里的风俗兼具爽朗与温婉,饮食融合江淮风味。太守宴荟萃南北珍馐,琅琊酥糖“七压七折”的工艺藏着古法匠心,石婆婆油茶的醇香里沉淀着忠义故事;雷官板鸭肥而不腻,女山湖大闸蟹脂膏丰腴,管坝牛肉名闻江淮,全椒龙虾鲜香扑鼻。遵阳街的古巷烟火、四合路的小吃琳琅、乌衣老街的徽派建筑,老茶馆的评书声、非遗工坊的手艺传承、夜市摊的烟火缭绕,让千年文脉在日常起居中生生不息。

山水为骨,文化为魂,烟火为韵。滁州的美,藏在琅琊山的晨雾里,在醉翁亭的碑刻中,在走太平的人潮间,在寻常巷陌的美食香里。这座兼具自然灵秀与人文厚重的城市,既有千年历史的深沉积淀,又有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若你向往诗与远方,不妨来滁州,循太守足迹醉卧山水,伴诗文雅韵品读时光,在江淮分水岭的清风中,感受这座皖东明珠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