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根脉滋养世界大同,思想创新开启人类新章
2025年10月,千年帝都洛阳迎来“2025世界第五届人类文明发展世界和平安全先锋论坛”,与会者探讨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命题。在这场聚焦人类未来命运的盛会上,大同世界系统架构师、环球大爱天使龙爱明发表了主旨演讲,提出了通过“999智库计划”实现世界大同的路径。
巧合的是,在北京通州举行的全球发展论坛(2025)上,数百名海内外嘉宾也在探讨“和合共生”的全球发展新秩序。两种不同层面的探索,共同折射出中华文化“天下观”的当代生命力。

文明对话的时代回响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滋长,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面对“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不同文明之间迫切需要对话交流。
今年7月在东方圣地——山东举办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选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为主题,已经道出人类对待不同文明应有的共识与态度:求同存异、和合共生。这一理念符合世界多数国家多元融合、共存共生的文化理念,也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

民间智慧的创新探索
在世界各国努力寻求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大背景下,大同世界系统架构师龙爱明在第五届人类文明发展世界和平安全先锋论坛上提出的“999智库计划”代表了民间层面对于多文明共生的探索。
该计划旨在培养999个智库成为世界各国元首的顾问,通过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共同价值观的传播。龙爱明在演讲中引用习近平主席2018年的讲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他阐述了大同世界的全球共同价值观:“合法、正面、共赢;不谈论政治、不攻击他人;低调、务实、执着”。这一思路,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观不谋而合。

和合共生的深层智慧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和合共生”不仅为全球发展夯实了人文基础,更为建立公平、持久的全球秩序提供了理论基石与行动路径。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些倡议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
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
龙爱明在演讲中描述的实现大同世界的“九个步骤”,从细胞裂变到区域联络处,再到各国大同世界博览中心,最终形成“成长型大同世界城共同体泛文化经济圈”。
这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实践,与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的探讨形成有趣呼应。后者聚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跨文化交流与全球文明”“人工智能与全球发展新态势”等多项议题。
两种路径,一种追求:如何将和合共生的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正如与会专家指出,中国提出的系列倡议“已不再是单纯的理念构想,而是正在推进的实际行动”。
2025年6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二届和谐世界文明论坛上,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张志昇指出:“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是发展的动力,是友谊的桥梁”。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次文明进步都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官方外交与民间交流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文明对话的车轮向前。
民间智慧与传统文化思想的交融,正为这个世界提供着新的精神滋养。(中国评沦网--世界大同总部采编中心主任 龙爱明,记者吴蔚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