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评网!
搜索

用“心”解好“三道题” 谱写“制造”新篇章

时间:2025-07-02  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邱浩  点击: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字字千钧,催人奋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字字千钧,催人奋进。迈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认真循迹“洛阳之行”,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谱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在时代变局中解好“科技创新”的“抢答题”。“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唯有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破解“卡脖子”技术封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广大党员干部须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主动拥抱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努力成为服务创新的“行家里手”。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精准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攻关合力,为制造业的蝶变升级插上“科技翅膀”。

“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在时代变局中解好“成果转化”的“应用题”。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一直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敢转、不想转、不好转、不会转”等难题层出不穷,导致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顺利走向“生产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广大党员干部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全力打通从科技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要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围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识别企业需求,高效对接技术供给,让更多“沉睡”的科研成果“落地生金”。要加快完善政策机制,通过深化赋权改革、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强化区域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与融合,让更多先进技术、优质产品惠及全社会。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心,在时代变局中解好“人才集聚”的“关键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无论是科技创新的突破,还是成果转化的落地,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须树立“大人才观”,以“英雄不问出处”的开阔胸襟筑巢引凤、聚贤纳才。要在“引才”上精准施策,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力搭建聚才引智平台,延揽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在“育才”上持续深耕,强化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聚焦居有所安、业有所兴,提供优质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全力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让各类人才安心扎根、潜心钻研、施展才华,共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阔步迈进。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