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思考
我是生长在大西北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逢里、生态极度脆弱的甘肃民勤县的一个乡村,习惯性称呼沙漠绿州!做为一名社会观察者,多年来的一个思考一直缠着我的灵魂:乡村振兴,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不是写在报告里的宏大叙事;共同富裕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藏在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它是映在百姓脸上的笑容与愁容,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纵度和深度。
当田间地头的农作物迎来丰收,村民却为沙乡优质的瓜果销路发愁,若售卖不及时,一年的汗水可能付诸东流;当家中老人突发疾病,却要东求西借才能去到县城的医院就诊,那份焦急与无助,谁能体会?当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在城市,家长们望眼欲穿,甚至不惜背井离乡;当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村里的住房却依旧雨天漏雨,冬天透风,年轻人创业无门,勤劳无果,无奈奔赴他乡,剩下空剿老人、小孩……这些,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许多乡村真实的“急难愁盼”,而驰程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引入眼帘的砖墙白粉,路槽围栏显得整齐统一,令人思绪万千!
这些民生大事,虽说县、乡领导倾入心血不少,却还存在很多不足。就像压在乡亲们心头的石头,总是挪不过去。这也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吧”。老百姓期待的乡村振兴,是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看得起病,不再为“就医难”而犯愁;是能让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的梦想从乡村启航,不再输在起跑线上;是能让乡亲们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让“安居”真正成为“乐业”的基石;是能让农产品有畅通的销路,让“酒香也怕巷子深”成为历史,让勤劳的付出获得应有的回报,才是群众所期盼的。
笔者认为,县、镇、乡政府部门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上。少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少一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在举措,多一些倾听民意的耐心。当干部们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足迹印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民心自然凝聚,力量自然会汇聚的。
乡村振兴的画卷,需要用实干来描绘;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用民心来铺就。当政府领导与群众心连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那些“急难愁盼”终将一一破解。
我还认为:群众的心声,就是政府施策的着力点!紧紧围绕老百姓美好的向往去工作才是重中之重!乡村振兴不是空洞的口号,共同富裕不是遥远的愿景,它们都扎根在群众的“急难愁盼”里,答案就写在政府回应心声的实干中。群众的心声,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能把硬性让群众做的事变成群众自愿做(比如节水,住房搬迁),与群众多交心的沟通才是疏通干群关系堵点的最佳方式,也是民心所向。
很多人见过这样的场景?老农望着满仓丰收的作物,却因销路狭窄愁眉不展,一年辛劳怕成泡影;患病老人求医,乡村诊所缺医少药,满心焦急无处安放;乡村孩子渴望优质教育,却只能望着城市学校的方向,家长被迫背井离乡陪读;破旧农房雨天漏雨、冬日透风,乡亲们对“安居”的期盼是花最少钱改造更新,保住三原文化(原生态,原居民,原文化),而不是花多钱劳民伤财去搬迁,隔断了祖父辈的印象,把“乡愁”藏在了每一个难眠的夜晚……这些群众脱口而出的诉求、挂在嘴边的担忧,不是小事,而是政府必须扛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群众盼什么,政府就干什么,这是我的理解!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是脱离实际的“政绩报表”,而是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看好病、看得起病,让“就医难”不再困扰生活;是让乡村学校有好老师、好设施,让孩子的梦想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启航;是让农房安全舒适、庭院整洁有序,让“安居”成为“乐业”的底气;是让农产品有畅通销路、甚至就地扩展农产品二三产业深加工,让产业落地,产品直达消费者,摆脱资本渗入,让勤劳付出都能换来丰厚回报。把群众的心声当作工作的“重头戏”,把群众的需求当作行动的“指南针”,才能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真正落到实处!产业振兴引来金凤凰,科技振兴引来企业家,人才振兴吸引外出寻业的游子们返乡殖业,暖到民心,暖到万家,让家团圆,数代同堂。
民心是最大的政绩考核,实干是最好的回应。当干部走出办公室,把脚步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把耳朵凑近群众,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当资源向民生倾斜,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政策落到实效上;当“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成为常态,把“小事”办实、把“难事”办好,政府与群众自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乡村振兴的成色,看群众的笑容就明白了;共同富裕的进度,听群众的心声就清楚了。只要始终坚守“群众的心声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少些虚功、多些实干,少些形式、多些实效,就一定能破解乡村的民生痛点,让共同富裕的阳光照亮每一个乡村角落,让乡村振兴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幸福工程!
甘肃民勤县的地域正是三北工程的重点区域,民生与生态系系相关,我相信:素称沙乡的一个边陲小县会因民生的改善,会带来促进生态均衡的发展进程,防止两大沙漠合拢有举足轻重的关系。民生抓好,就能结束缺水致贫、因病致贫现状!在新质生产力掘起的趋势中,向发达地区一样,群众有笑脸,干部有信心!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在政府与群众的肝胆相照与齐心协力中成为现实!
作者:四川采编中心记者 --王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