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社评>

发展农村学校,让农民子弟成长成才

时间:2018-11-26 12:19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牟红 点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与持续深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重也逐年增大,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促使农村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许多农村学校都新建了教学楼、宿舍、食堂,教室中都增设了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当地教育局还会定期安排优秀教师
       11月13日全天,送课活动在高新区芦葭镇英明小学如期举行。送课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巧妙、教学风格严谨,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为老师们带来了教学的最新信息和先进理念、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11月14日,百姓生活网四川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与持续深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比重也逐年增大,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促使农村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许多农村学校都新建了教学楼、宿舍、食堂,教室中都增设了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当地教育局还会定期安排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为农村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农村教师成长进步,缩短农村与城镇学校差距,然而,农村学校由于多种原因使其在发展中缓慢而吃力,学生成才受阻。
    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学校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老师,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要求,学校师生人数有固定比例,学校编制也是根据这个比例来分配,但是农村学校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编制饱和,但很多老师在编不在岗,导致学校想招老师而苦于没有名额,只能通过临聘教师来补充空缺岗位。虽然临聘教师能解燃眉之急,让学校教学能正常运转,但治标不治本,还会衍生更多问题,例如:临聘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多年轻老师有更高追求,教一两年就可能去其他地方就职,于是其他老师只能去填补空缺,导致学生除了平时的课业压力以外,还要努力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学生成绩提不高的恶性循环。
    二是教育改革落实不到位。随着教育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逐渐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但这样的教育改革却不容易在农村学校推行,一方面是很多农村教师虽然教学时间长,但学历不高,求稳不求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缺少优秀骨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很多老师的教学水平没有突出的进步。
   由此可见,农村学校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输送,保证学校软硬件施舍的配备,通过送课下乡和下乡支教,丰富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督促老师进步,同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住、留住优秀教师,让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与支持,聚合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学校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