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妨“说破”
俗话说“看破不说破”,指对看到的问题或真相保持沉默,不轻易道破。这种“智慧圆滑”的处事之道,在人际交往中或能维系和谐,但一旦涉及原则底线或工作短板,“不说破”便会异化为掩盖矛盾的“遮羞布”、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坦诚是沟通最锐利、最有效的武器。就党员干部而言,始终保持光明磊落、坦诚相见,敢于在关键处“说破”,才是坚守党性的自觉行动,更是坚持原则的处世智慧。
打破“老好人”的枷锁,看破就要说破。现实中因怕伤及“面子”而不想说破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本质,是“老好人” 思想在作祟。部分党员干部错误地把“和气”置于原则之上,担心一旦指出别人的问题,便会伤及他们面子,进而影响彼此的感情,于是对不良现象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不说破”的行为,实质是对歪风邪气的纵容。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中,那些对隐形变异“四风”姑息纵容的行为,看似给了他人“面子”,实则丢了党性“里子”,让党的纪律规矩有名无实。以斗争而非以退让求团结,才能求得真正的团结,党员干部本职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要敢于戳破“一团和气”的窗户纸,秉持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该说破之时毫不犹豫地直面问题、直指不足,让工作在“红脸出汗”的氛围中稳步向前推进。
放下“穿小鞋”的顾虑,看破敢于说破。有的党员干部因怕穿“小鞋”而不敢说破问题,担忧一旦说破,就会得罪领导、触怒上级,继而遭受不公正对待,于是选择沉默失语、明哲保身。然而,这种“不说破”的沉默,只会让问题被掩盖,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中,若无人敢揭露“层层加码”“过度留痕”等顽瘴痼疾,这些问题就难以引起足够重视,更别提得到有效整治。党的事业需要的是一批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勇士”,而非畏首畏尾、只求自保的“绅士”,党的纪律和规矩才是最管用的“护身符”。党员干部要勇于破除对权力的不合理恐惧,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广阔胸怀,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前“亮剑发声”,与歪风邪气坚决斗争,以实际行动保障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破除“旁观者”的心态,看破主动说破。怕担“责任”不肯说破,主要还是懒政怠政思想作祟。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信奉“沉默是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处事哲学,要么开展工作时不愿提出建设性意见,时常推诿拖延敷衍了事;要么为了不出事选择不揽事,对工作中的漏洞视而不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充耳不闻。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攻克,若都因怕担责而对问题“绕道走”,“改革巨轮”就难以继续破浪前行,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党员干部应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思想观念,自觉把担当尽责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价值追求,在该说破的时候愿说破,主动认领问题、积极解决难题,让“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成效清单”、群众有感的“幸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