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评网!
搜索

淬火成钢:在基层熔炉中锻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时间:2025-09-30  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陈光禹  点击:0
9月12日,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跨越73年时空回归祖国。

淬火成钢:在基层熔炉中锻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获悉,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与韩国国防部就实施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达成一致,韩方将于今年9月12日向中方移交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中韩双方遵循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从2014年至2024年已连续十一次成功交接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十二次交接,中韩双方将为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继续合作。——————人民网

9月12日,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跨越73年时空回归祖国。自2014年以来,981位英烈分批魂归故里,每一次交接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永恒守望。从长津湖的冰雕连到上甘岭的坑道战,志愿军将士用生命淬炼出“钢少气多”的精神品质,这束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正是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破局开路、续写华章的密钥。

 以志愿军精神锻造基层干部硬核担当。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以“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意志筑起钢铁长城,杨根思、邱少云等英烈用行动诠释“舍生忘死保和平”的气概。志愿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支撑着志愿军将士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勇往直前、浴血奋战。对于新时代基层年轻干部来说,传承志愿军精神,就要主动投身于急难险重任务中。基层是淬炼干部的“炼钢炉”,年轻干部应把每一项艰巨任务都视为一次“火线考场”。在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问题、艰苦的环境条件时,不退缩、不畏惧。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本领,通过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硬任务中锤炼胆魄,锻造出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真正成为基层工作中的中流砥柱。

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志愿军初心使命。志愿军“保和平、卫祖”的初心,如今已转化为“乡村振兴、强国有我”的担当。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战场”,志愿军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体现,就是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像当年志愿军将士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战一样基层年轻干部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重大意义,把助力乡村走向繁荣富强当作自己的责任使命。要主动学习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方针,积极向群众宣传解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扛起使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以军民团结精神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抗美援朝的胜利,源于“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情,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群众工作中仍具强大力量。军民团结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层治理中,这意味着要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基层年轻干部要创新工作方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精准对接群众的实际困难,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同时,要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密切军民关系,重塑军民团结新典范。在群众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汇聚起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大力量。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精神之光穿越时空。我们要把感动转化为行动在基层熔炉中淬炼“钢少气多”的硬核担当,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保家卫国”的新使命,在群众工作中重塑“鱼水情深”的新格局这既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也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使命担当。让我们以志愿军精神为熔炉,锻造出钢铁般的意志与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

滦平县红旗镇人民政府  陈光禹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