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场戏下乡 惠民亦兴戏
为顺利推进山西省政府民生实事,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惠民工作部署,4月7日,省文化厅在运城召开“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推进会。
“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虽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承诺的六件民生实事之一,但将具体落实,对广大三晋父老乡亲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值得奔走相告的好消息。无疑,这对提高全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全省人民转型综改、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在惠民与兴戏上,更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惠民,可解决一些农村群众看戏难问题。过年过节赶会,农闲时间,能坐下来看上一场大戏,对广大农村群众来说,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但富裕起来的农村群众,现在看戏却几乎成了奢求,虽然这些年来各地送戏下乡活动不断,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规模、场次很有限,难能满足群众的看戏需要,特别是偏远农村群众看戏还是困难。今年万场大戏下乡,由政府“买单”,且对演出范围、演出质量、受益人群都有明确要求,势必从很大程度上能够改观一些农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
其次是兴戏,可解决一些地方戏曲事业不景问题。众所周知,戏曲市场主要在农村。但由于市场经济因素,让一些戏剧单位处于两难境地,在城里没票房,到农村去又赔钱。两难之中,让戏曲生存面临巨大考验。政府出钱,送戏下乡,无疑对全省戏曲事业的兴旺带来了契机。为保证艺术质量,“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有着严格的考核监督和保障机制,演出服务将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择优选购,鼓励各级、各类有资质的艺术院团承接积极演出。这样,势必令各艺术院团在创作优秀剧目、送好戏、唱好戏上下功夫,进而促进全省戏曲事业的兴旺发展。
“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惠民又兴戏,两全其美。当知,我省是戏曲之乡,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成为全省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积淀并代表着汉族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着山西重要的文化历史。一度以来,戏曲事业虽经历着艰难,但山西戏曲在传播山西文化历史、讲述山西故事方面,还是卓有成效,创作出不少优秀剧目,唱响了山西,唱到了全国,“梅花”朵朵,绽放光彩。
我省现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57个,注册登记的民营表演团体200多个,从业人员上万人。近年来,得益于文化惠民政策,各艺术院团坚持送戏下乡,在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省戏曲事业的发展。愿各艺术院团能够以这次“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为契机,更振兴山西戏曲事业,在传播山西优秀文化、讲述山西故事、鼓舞人民干事立业、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中更发挥好作用,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