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评网!

读名师武举先生的《雨枫诗选》有感

时间:2017-04-03  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倪凤麟  点击:0
知悉一代名师、我们十分敬仰的恩师武举先生的诗歌大作《雨枫诗选》就要问世,心中甚喜!这是阳高文艺界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所有师生多年的心愿。际此,我代表武老师向倾情资书的兄弟姐妹、向所有关爱此书的同学及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此鞠躬。
知悉一代名师、我们十分敬仰的恩师武举先生的诗歌大作《雨枫诗选》就要问世,心中甚喜!这是阳高文艺界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所有师生多年的心愿。际此,我代表武老师向倾情资书的兄弟姐妹、向所有关爱此书的同学及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此鞠躬。
实际上,多年以前,武老师就印制出过一本小诗集,书名也是《雨枫诗选》,这就足见武老师对这个名字的偏爱。记得当时先生就让我作序,我虽受宠若惊,却也未敢承命。作为先生多年栽培的弟子,实在不敢“造次”。因为在我心目中,先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我的同学,许许多多,都比我优秀。且因我当年名落孙山,且屡战屡败,给武老师丢脸,我一直自行惭愧。先生虽经常跟人夸奖自己的弟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我始终觉得自己远远未能达到青的纯度,反而坚信蓝永远是青之母,蓝的博大和深邃永远是青所未能企及的。于是我就请托大同市著名诗人、市文联聂还贵主席为先生作序。
这次《雨枫诗选》脱稿前先生就索序于我,尽管我还是心存敬畏,但再也无辞可托,更多的是确实有许多的心里话要倾述,便不再顾忌师生身份,只蒙受师生之谊了。觉得老师出了本书,譬如一篇文章,三十年前打了伏笔,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了照应,这不富有传奇色彩吗?
 
加上恭敬不如从命的古训,再辞便觉不敬,于是我就欣然献丑,倾情提前拜读,作一番读后感言了。
我曾为全国不少的作家、诗人等作序,但对书对人,特别是对人远没有对先生理解得深刻!少壮功夫老始成,先生著书凭的是少壮功夫;夫感人心者莫过乎情。二者有机结合,导致了作品句句珠玑,字字真情。就我个人切身感受而言(或许大家也有类似的感受),先生的情体现在生活中爱才、励志上。先生普惠、喜爱他的所有学生,为切实体会和表达,我只能仅以自己为例。
先说爱才。记得1981年,我勉勉强强上了马家皂乡的重点初中。当时是全乡语文第一名,但数学不及格。我分在了先生的四班(当时只有4个班)。真是天缘巧合!开学典礼上班主任武老师那极富诱惑力的开班(场)白,就征服了有点调皮的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跟着这位老师学出个名堂。一天,老师把我叫到他宿舍,先是鼓励了我,后又讲了些道理,告诉我写作和做事成功的“三大秘诀”,那就是:背古诗,写日记,练书法。后来先生得知我终于升上高中也为我长出了一口气!现在想来,当年要不是武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我是断然拿不到我的最高学历(高中毕业)。正是凭着武老师授予我的写作才能,我才能从村、乡、县、市、省,一直走到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从一个“三无”(无文凭、无非农户口、无工作)人员,成为一名银行高管,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所以说,是武老师造就了我!当然,武老师培育的更多的还是文武双全、德才双馨的学生们,如今他门生遍地,名满天下。
关于励志。惊蛰一声新雷起,诗选万象故人观。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转眼间,武老师临近花甲,日子过得好快。没有想到,武老师在退休后,居然又创作了一部诗集。我便从武老师的身上深刻理解到了什么是功崇惟志,什么是业广惟勤。
 
体现了武老师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的理想;更凸显了武老师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品格。我想当《雨枫诗选》伴着繁花似锦的的春天送到各位手中时,大家是否觉得先生至情大爱的为人?是否觉得这就是当今最时兴的正能量?还是原县教育局高贵德局长说得好:武老师活出了人生大境界!遍览诗选,洋洋洒,一路风流。仔细剖析,我认为,其真髓有两点:一是志存高远,不知老之将至,红枫傲秋,他激情高唱:“人在低处心在远,三秋枫叶傲深秋!”二是热心爱护文学新人。在赠满林建英诗中,先生深情鼓励: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因此我为,如果把整部诗选比作一条神采飞扬的龙,那么这就是这条龙的两颗威光闪耀的眼睛!
武老师无疑是成功的,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酷爱文艺硕果累累。朗朗日月,耿耿情怀,彰显了武老师不忘初心,玉洁明清,十分难得。究其缘由,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武老师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诚如市文联主席聂还贵所言,人常说越是世俗的,越是生动的和美丽的。芳香莫过泥土味,多彩最是田野礼一一这是品读武老师诗歌时,我的感觉屏幕上清晰映现出的一行字幕。目前许多的诗歌越来越像凌霄花、紫罗兰之类的藤蔓花木,一味向高处攀援.就像日光大棚里的蔬菜水果, 就像琳琅满目的转基因食品,光鲜妖艳,却味道愈来愈淡。堡里小学堂.一株老树枝桠劲,四合瓦房古韵长”.一株老树,一处古旧的四合院,就是武老师童年时的小学堂。“曾经孩童时,和泥捏哨炉......捏好唾液抿,通体光溜溜,晒干待日落,燃火沿街跑。无边夜色里,小村火龙游”。这‘哨炉”我没有见过,想必是武老师
 
辞当年孩童们十分喜爱的“土玩具”。哨炉捏好后,用唾液一抿”,晒干后举在手里,夜色浓淡,满街奔跑追逐,闪闪烁烁,明明灭灭,俨然一条火龙舞动.一一一幅乡村夜晚童趣烂漫的游戏画面。“雪野云闲兄和弟,泥炉火暖菜与粥”;“古树村南啼鸦老,白羊坡北响轻鞭,”意象鲜明对比中,村野气思袅袅如烟。“遥怀父母烛风年,多少苦辛多少酸。月影慢移浇菜韭,油灯频挑做衣衫。 父亲月下浇菜,母亲灯下做衣,可怜天下父母心,养儿方知父母恩。而 “几株老树啼早鸟,一辆轻骑送粉娘。乡野之春多异趣,亲临胜过读斯章”。恰是乡村故事里一页农家姑娘出嫁的白描插图。
       武老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职业常使他把从生活中悟出的人生道理,通过诗歌的形式,传导给学生。一一“粥饭养人惟应饱,诗章怡性但求严”;“谷里花萌知地暖,林间鸟叫作春声”;“一体师生今日事,醉人何须酒千杯”。给我们吹来一股清新的田野之风.“五十年前七龄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素养了较深的古文古诗积淀,他讲求诗句对仗工整,颇得古诗风韵,如“和风拂垄似有诉,疏雨沾衣却无言”;‘叶落烟凉雨未收,萧条风物正堪愁”;“愿君离后多珍重,绿水荷花承露红。” 追求‘诗意的栖居”,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生活不能缺少诗歌,就像田野不能缺少春色,或许生活的原态还不等于诗,但却是诗意氤氲的辽阔原野,诗歌可以提纯生活,观照生活,但不可切断生活,抛离生活。塑料制作的花朵如何艳丽,终究骗不过蜜蜂的眼睛,不会落下蝴蝶的翅膀。这情景端端地应了那句古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事即兴,信手拈来,以诗作记,抒情咏怀,构成武先生生活的一种状态,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一方面却使一些作品流于疏淡。他用纯净的心,用干净的笔,写纯粹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需要热爱、勇气、执着和痴迷,武老师无疑是这为数不多的执着者和守望者之一。他说过,写作是他内心的需要,也是他超脱人生困惑的自我救助。写作记录了他对生活、生命的体验,丰富了他的内心生活,使他不沉沦于平凡与琐碎,促使他对的生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追求探索生命的意义。他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形成了自己质朴、洗练干净的特有文风,其孜孜不倦的人文思考,如行云流水、思潮起伏、吟咏不绝,沉浸于人生与文化苦旅之中,或大言炎炎,或细语絮絮,寸楮片纸,感而后思,思而薄发,道不尽人生百态,写不完世间真情。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出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性的善意、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成熟诗人的素养与担当。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才,古老的乡村,教学的阅历,诗意的生活,时时有武老师的沉思与吟咏,到处有武老师的身影和足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武老师文若春华,思若涌泉,衔华而佩实,必将有更加丰硕的成果!
武举先生,永远是我们众弟子眼里的“蓝”、心中的“青”!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以上谨为拜读感言。
 
                 
                                                阎雪君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