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扶贫遇上互联网+:深山医生求助 美国教授抢答
今年3月,第五批101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接力进山,躬行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4个连片贫困地区以及神农架林区,争当科技创新先行者、精准扶贫排头兵。
快至年底了,他们工作成效如何?本报记者深入探访,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昨日,“郧西人医疑难病例讨论QQ群”200多名成员同时收到一个信息:各位专家,紧急求助!我们卫生院刚来了一位高龄心梗死患者。我按常规方法处理,病情恶化。怎么办?急!随后附上一张病人现场图。
这个求助人是郧西县羊尾镇卫生院医生周波。5分钟内,来自美国、日本的华侨医生,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多个专家纷纷给出答案。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董毅教授还第一时间发出了视频邀请,一对一指导,直到病人症状缓解。
和周波医生一样,加入问题求助群的乡镇医生,在郧西县有50多人。通过这个QQ群,来自最偏远山区的医生和世界顶级医生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这个群的创建者是协和医院主治医师、第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郧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胡祥。胡祥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博士后,曾到日本交流访问。“群内200多名成员,有来自最偏远山区的医生,也有美国、日本的专家,还有省、市、县各级同行,每天的讨论都十分火热。”胡祥介绍,QQ群每周还要举办一次疑难病例在线讨论活动,对难点进行“剥葱式”分析,深受群友欢迎。
胡祥还和来自省三甲医院的14名博士,踏访贫困山区,开展“精准扶贫,医疗先行”大型巡回义诊。“活动非常受欢迎,在秭归、应城、孝感、大悟等地,清晨6点就有人排队,很多都是偏远村镇的百姓。”胡祥说,义诊期间,博士们吃盒饭、连轴转,一天最少接待患者300人,多则1200多人。
挂职期间,博士们还向往届挂职博士学习,当好“红娘”,继续推进当地卫生部门与各大医院的对接,共享医疗资源。
谈到感受,胡祥表示:“挂职过程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向基层医生传递了精益求精的诊治态度,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也让我们从以‘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