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互联网+”教育沦为儿童的“玩具”
跟多学校跟随时代潮流,秉承“互联网+”教育理念,实行平板教学、无纸化作业等举措无可厚非,但是学校并未能及时的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学生只会被新奇有趣的学习工具吸引,课堂效果本末倒置,实质上学生在课堂的收获大打折扣。而信息化教学的背后是庞大的资金投入,部分资金还要家长承担,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投入和所得并不对称,难免会引起家长们的质疑。
此外,由于00后过早的接触网络,他们身上已经被贴上了“小眼睛”、“低头族”的标签,加之学校有时会让学生通过手机APP来写作业,变相的让孩子去使用手机,而且很多学习软件存在诸多弊端,如果不加以科学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少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是把包括手机、电脑、多媒体在内的互联网设备当成学习的内容,而非一种手段。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化教学优势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课堂,大面积推广信息化教学。不帮助教师更新教学方式,不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单纯依靠先进的教学设备,必然会造成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冲突,最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从内到外的变革,但在师生教学观念未改变之前,所有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都可能沦为儿童的“玩具”,产生负面效应。避免跟风,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探索,才是应对“互联网+”教育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