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我的群众们学习基层语言艺术

时间:2020-01-06 12:34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李大妍 点击:
斩钉截铁的语言艺术。群众问道:我能再买社保吗?“可以”我们鼓励参保;我能在自家耕地上修建房屋么?“不能”因为耕地红线不能越。诸如这些明确的事项,我们拿出业务素养直接回答,即时做出解释与指引,既让我们轻松又让群众清楚、信服。
     遇到生活工作中不听“招呼”的人时,我们的暴脾气就上来了,指责对方一句“听不懂人话人,是不是”。以上这个假设场景中,语言承担了表情和表意的作用,换句话说,不听“招呼”可指不按事先要求约定或者规则行事,听不懂人话就有变相贬低的意味。生活中这种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比比皆是,情感表达,目的表达,描述陈述等等,都离不开语言,那么这些语言技巧能用于工作中吗?答案是可以的,尤其是对于群众来说,用好语言也是一门艺术。
    斩钉截铁的语言艺术。群众问道:我能再买社保吗?“可以”我们鼓励参保;我能在自家耕地上修建房屋么?“不能”因为耕地红线不能越。诸如这些明确的事项,我们拿出业务素养直接回答,即时做出解释与指引,既让我们轻松又让群众清楚、信服。
    细心求教的语言艺术。与群众接触时,听着速度快、口音重的方言,让人焦灼,生怕听错了,听漏了;时常出现的特定方言又让人摸不着头脑,同样群众也是无奈的,习惯了平常的语言,突然间要转换,确实有点“费脑壳”。这时候就要下功夫细心求教了,这个过程中既活跃了气氛,又推进了理解,还有所收获。
    重复准确的语言艺术。遇到年长者就困难些,一方面对方可能听觉欠佳,表意迟缓,容易重复,这时我们就要以慢节奏交流,多次重复的确认,进行准确无误的答复,我们的耐心和话语就更能让他们感到放心。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更好的交流沟通、互助理解,不论是方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准确无误的答复,耐心细致的交流都是我们的必修课。
   不离不弃的语言艺术。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转向质变的,不会当地的语言不是我们的缺陷,我们不需逃避,要的只是坚持不懈的积累,直到习以为常,不质疑和不放弃。终究你会发现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收获的是获得感和幸福感。试想有多少人面临着与我一样的困境,有的少数名族工作者还要掌握至少两门语言,更为复杂,这其实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所以我坚定的做出选择,按照“大树法则”坚守信念为群众服务、专注内功消除语言障碍,廷伸群众体验和积累基层经验。
    不卑不亢的语言艺术。提起建议和意见这件事,可以说是一门语言艺术,讲到根本,摆明事实都需要我们不卑不亢的语言。与其说着逻辑完全正确且信息量为零的话语,不如实实在在的说真实想法。平时工作中不能听到群众的声音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坐在办公室可能听不到的话语议论,多到镇上走走,简单语言交流,就能收获很多信息,如:节目的好坏、猪肉的涨跌、脐橙的上市、路灯的好坏、道路是否拥挤这些信息,如何将群众关注转化为更好服务是我们的职责,通过语言获取一手意见,以群众话语为基础,结合实际,大胆发声,促进问题解决,让我们与群众的关系更亲近。
语言艺术不应仅仅用于我们的文章和研究中,能用于基层群众,能更好的服务和建设,同群众擦出的“火花”才是我们基层的最高艺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