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问题就道歉,“惯例操作”为何让公众看不惯

时间:2021-03-23 17:4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市场竞争有其内在规律和逻辑,诚信、品质、形象和价值始终蕴藏其中的内涵要义。
        每年3.15都会曝光出不少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和商家,今年3.15同样对那些问题产品和问题企业进行了曝光。与往年一样的是,那些被曝光的企业和商家连夜道歉、连夜整改、连夜承诺,扎堆式道歉“风潮”,似乎有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蹙额感,也让公众感觉不到其中的真心实意。
有句网语,“如果道歉有用,那么还要法律和警察做什么?”。众所周知,3.15晚会“打假效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排除部分在“黑名单”的企业和商家,之所以把“道歉”作为曝光的“惯例操作”来抓,只不过威慑于其影响力,对企业口碑和品牌形成了倒逼,无可奈何而“道歉”。道理很简单,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冰冻三尺,岂非一日之寒”。之前的漏洞短板、劣质产品,究竟是无意为之,还是追求高额利润,故意牺牲消费者合法权益。诸如,瘦肉精、吃剩排骨再加工等等,岂能是“道歉”可以原谅的。
      再退一步说,如果连夜承诺、连夜整改就可以到位的,何为偏偏要到了3.15才“幡然醒悟”,岂不是“悔之晚矣”,既伤害了消费者群众的情感,也败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更为严重挑衅了法治市场经济的红线和原则。所见,企业商家道歉的“惯例操作”,更多还是“遮羞布”、马虎眼,焉能让公众接纳、看得下去。这也难怪,每逢3.15,让部分问题企业和商家陷入年年曝光、年年道歉的怪圈循环。
     木就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市场经济的轨迹是法治基石,推动市场经济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还得崇尚法治利剑的惩处与威慑作用,让相关问题企业、问题商家有真正的痛感、刺痛、见血,才能长记性、才能真整改,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痛,道完歉涛声依旧”,为了追逐利润,枉顾自身的社会责任、无视法律的不可逾越、肆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道歉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走还得交给法律来说。“惯例操作”,不管相关企业的道歉有多少诚意,都不是逃脱法律问责的借口和理由。舌尖上的安全、消费环境的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都容不得问题产品和问题企业肆虐横行。有道是,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缺乏诚信基石的轨道,终究会被“道歉的惯例操作”压垮。唯有立起法律的权威、制度的刚性,让违法者得其惩处,让后来者掂量分量,才能真正涵养“道歉”的含金量,徒有虚表、若即若离、随口就来的“道歉”真不值得原谅和宽恕。
      市场竞争有其内在规律和逻辑,诚信、品质、形象和价值始终蕴藏其中的内涵要义。问题产品、问题企业,早晚都得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中被优胜劣汰、新陈代谢。因此,与其年年上演道歉的“惯例操作”,何不痛定思痛、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举一反三、直击病灶,切实焕然一新、改头换面,赢得消费者的真正尊重。当然,在此之前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惩戒,这是最起码的态度和承诺表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