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陈规陋习”从刹止“人情歪风”开始

时间:2018-03-29 17:20来源:中评网 作者:王媛 点击:
扫陋习,树文明新风既是百姓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所必须的。革除这些陋习,是百姓拍手叫好的事情。既保住了“人情”,也保住了大家的“钱袋子”。
      “在一些农村,嫁闺女要高价彩礼,比如有些农村彩礼要‘万紫千红’(紫色5元的1万张,红色百元的1000张,就是15万元),或者要3斤重的百元钞票(大约12万元),这是很坏的风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谈到,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这样的风俗。(2018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
      陋习是一种粗鲁、丑陋、不文明的坏习惯。农村的陋习有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而这些只是为了把之前送过的钱收回来,所以就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请客理由。农村的“三大风气”真是让人头疼,一大批百姓叫苦。恶意办酒收礼之风在农村可以说是一大常见的事,很多农民家庭一年办两三次酒,像搬迁、过寿都需要收礼。并且有的请客理由很夸张,孩子都已经8岁了还请客收礼;大人40岁的时候请客收礼。更有甚者,家中母猪下崽也有请客收礼。在中国最重要的就是“人情”这两个字,所以在农村,人们最讲究的也就是人情问题,一旦别人办酒,那周围邻居、亲戚必须要送礼,如果不去别人就会说闲话,导致邻里关系不正常。如果几年收一次礼可能还会稍微正常一些,但现如今农村收礼却成了一些人的“敛财手段”,很多农民都借着办酒、搬迁、孩子满月等名义收礼,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敛财。因为他们尝到了收礼的甜头,所以这个风气就越来越“嚣张”。
     扫陋习,树文明新风并不是说完完全全不准办酒席、不准收礼金,而是要树立文明新风,规范红白喜事办理,坚持勤俭节约、节俭办客的原则,避免大操大办、盲目跟风、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情况产生。扫除陋习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要结合当地实际,不能仅仅以一套管理办法管理所有地方,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首先,扫陋习,树文明新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统筹考虑,以鼓励的方式促新风,对于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做的好的家庭给予奖励。革除陋习还需要减轻人们“礼钱”负担,特别要避免贫困群众迫于人情世故大操大办导致返贫的情况。其次,要组织学习,提高人们思想意识,因为农村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严格落实制度上可能会存在很多困难,他家不请你并且没有人举报的时候,村委会就不知道哪家办酒席了、办了多少桌,如果连村委会都不知道的话,乡镇政府就更不知道了。所以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只有让农民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才会有所改变。最后,广大党员和村组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要起带头作用,先从自己做起,在动员大家一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扫陋习,树文明新风既是百姓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所必须的。革除这些陋习,是百姓拍手叫好的事情。既保住了“人情”,也保住了大家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