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时间:2023-07-27 18:5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李星宇 点击: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年六七月份,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离校阶段。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年六七月份,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离校阶段。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高校毕业生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要立足实际、创新思维,凝聚力量,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千方百计帮助学子实现就业。
      转变就业观念,明确择业目标。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逐渐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但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却没有顺应时代而发生转变,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盲目乐观,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并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一味的追求工作环境好、工作薪酬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和受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羡慕尊重的高端职业,对那些所谓的“低端”岗位不屑一顾,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愿下到基层,最终出现大学毕业生扎堆在大城市,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基层却“一才难求”。所以高校毕业生要及时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明白大学毕业能到大学任教或进入政府机关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常规就业才是必由之路,不要一门心思纠缠在考公、考编、进国企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适时调整就业预期,明确自身的择业目标,科学的做好职业规划,及时走出就业困境。
      提高综合技能,适应市场需求。2000年以后,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破100万人,且逐年增长,到2023年更是达到1158万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规模庞大,培养了大批的高学历人才。然而,这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严峻挑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领域转型,这导致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在不断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国教育体系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技能培养,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不强,很多能力都留在书本上、思想上,无法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也就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在拟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时,要加强对就业市场需求的研究,让课程设置与市场变化同步,更好的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实现学生的针对性培训,让高校应届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当中,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着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要:“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而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峰值,加上近几年受到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而累积的存量就业群体,使得“待就业”人群变得更加庞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在该局面下,比起在这一张面积有限的“就业”饼上使劲“卷”,自然是给那些努力多弄点面粉尝试把饼做大的人一些“红利”更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各地学校和政府必须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大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时刻关注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需求,对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给予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创业园场地免费提供等一系列创业支持政策,有效解决他们创业创新中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渠道,也将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增添动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