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仪荣先生: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

时间:2023-10-13 17:02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曾红蕾 点击:
周仪荣先生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并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对事业的执著和坚持,谱写了一支动人的教书育人之歌。可以说,周先生是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
                  
       周仪荣先生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并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对事业的执著和坚持,谱写了一支动人的教书育人之歌。可以说,周先生是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
    周仪荣先生于1921年2月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石康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因兄弟姐妹多,约6岁起,他开始在家乡放牛。由于坚韧刻苦、勤奋好学,周先生后来考上知名的廉州中学;在读高中期间,他曾获得数学竞赛金质奖章。高中毕业后,为了上大学的费用,他在小学任教了几年;后来他到了南宁,并考上国立广西大学中文系。在读大学期间他曾回合浦参加土地改革,并当上土改工作队的队长。
    1952年大学毕业后,周仪荣先生与夫人王淑媛先生一起,主动申请到偏远、当时较落后的广东省海康县(1994年起被称为“雷州市”)的中学任教。开始时周先生任教导主任,1958年他被派到新成立的第二中学当校长。上世纪50年代末,周先生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县民盟主任委员;由于教育工作成绩显著,他于60年代初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
任教以来,周仪荣先生和王淑媛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一生中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教书育人;让学子快乐成长,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放心。“文化大革命”开始,周先生被打成“走资派”并遭到了批斗;他先在红卫农场劳动,后到白沙公社的中学农场放牛;1972年他在南兴公社的中学教书,直到打倒“四人帮”后再回到第二中学当校长。
    在白沙中学农场劳动时,周仪荣先生一面放牛,一面用解放前出版的《范氏大代数》和“文革”前出版的《简明英汉词典》等书来教其长子。长子在1973年曾获得南兴中学数学竞赛一等奖,1977年下乡当“知青”四年多后参加高考,数学正题和附加题都得了满分,轰动一时;他现在已成为国际知名学者。
    周仪荣先生认为,教育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任务。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周先生指出,只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周仪荣先生“文革”时期受到迫害,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但他始终不渝,坚信自己是清白的,而历史也是公正的。1978年冤案平反后,周先生恢复校长职务,再次当选广东省人大代表。他对在“文革”中批斗过他的人没有丝毫责怪,彰显了他宽厚待人的高贵品质。
    上世纪80年代初,周仪荣先生当上海康县政协副主席。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他敢怒敢言,对于损害公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大力抨击、无情揭露,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普遍赞誉。周先生同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奖掖后学,造福桑梓。
    在教育生涯中,周仪荣先生始终坚持办实事、说实话,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老实做人,淡泊名利。由于他勤奋耕耘,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其中有的后来还当了省市领导、总工程师、大学教师、名医师和名作家。
作为一位教师,或许周仪荣先生并不像一些教育家一样广为人知,他的教学理念却会让每个从学生时代走来的人都觉得并不陌生。教育工作之余,周先生还编有个人诗集《不比闲吟百首》《不比闲吟》等;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不比先生”。
2019年6月,周仪荣先生病逝于广东省雷州市。周先生用崇高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人民教师执着教育事业的光辉人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的奋斗精神和高尚师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优秀品格永久激励着我们前行。
文/曾红蕾(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