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式的公文修改越少越好

时间:2020-06-28 15:1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一个写作爱好者的微信群内,隔三差五有个别同志发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里面内容是领导修改公文的痕迹,想求教的正是领导所“草书”的字迹是什么。尽管朋友圈被称为“万能”,但在领导“草书”的修改意见上,显然成了网友“力所不及”的“知识盲区”。
      一个写作爱好者的微信群内,隔三差五有个别同志发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里面内容是领导修改公文的痕迹,想求教的正是领导所“草书”的字迹是什么。尽管朋友圈被称为“万能”,但在领导“草书”的修改意见上,显然成了网友“力所不及”的“知识盲区”。
    不得不说,那些“笔走龙蛇”的字体,着实辨认起来很是费力,甚至给人一种茫然失措感、“不知所谓云云哉”。一般来说,下级与上级在修改公文打交道过程中,的确会对上级的字迹产生习惯性的认定,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这也是少数领导选择简化字体或者“草书”的原因。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办理更多公务;另一方面要考验了下级对细节处理的能力,同时熟知了领导的工作风格,不失为提高办事效率的常规操作。
     然往往文风见作风,领导干部若一味以“草书”传递修改意见,甚至看不到字体的“影子”,让下级摸不清头脑“去猜”,其结果必然给下级办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徒增烦恼和压力。要知道,请示“一个字是什么字”,既耽误了彼此时间,也让下级左右为难。在这种因“草书”造成的“夹心效应”,也正是求诸于“万能朋友圈”的直接动机。一来不但影响了办公效率,二来也涉嫌泄露了工作机密。无论如何,“草书”毕竟还是工作作风的态度折射,公文修改意见是严肃性、原则性的话题,势必还须以“方块”字传递方方正正、认认真真的意识与理念。
     有道是,文章是改出来的精品。公文写作从拿初稿、到定稿之间,必然要经过反复删减、雕琢打磨和去伪存精等过程。其中,有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等不同层级把关与审核,这也到处了公文定稿的难处。此外,公文往往就是一地一域的政策与制度相关的内容,若因一个“草书”字体,给公文处理造成了“梗阻”,必然会影响政策出台、制度落实、方案实施等的节奏与进程,往深处说就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群众的切身利益。
     那么为何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写“草书”,甚至是写“丑书”,把公文批示、修改当做“任性的练书法”。诚然,不排除个别领导的确是因为公务繁忙,须“草书”提升工作处理效率。但反过来看,也不排除个别领导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公文批示和修改,潦草的字迹、马虎的下笔,从未考虑“一笔下去”会对下级和工作造成什么影响,只管自己修改的“一气呵成”,无视工作能否按照“草书”落实的“一览无遗”。所以说,关键还得相关领导干部端正态度、严肃对待,公文之事无大小,一字一句皆有情,唯有踏实、严肃、端正、刚直,那么公文的字迹才能“方正”起来,让人一目了然。足见,“草书”式的公文修改越少越好。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