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被顶替上大学”,教育不公问题是时候清仓“去库存”

时间:2020-06-28 15:5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从仝卓改应届身份,到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再到山东济宁女子苟晶发帖称“自己在二十多年前疑似两次遭人顶替上大学”...最近,教育公平话题成为舆论热点,接二连三的冒名顶替、作假舞弊等事件,令公众惊愕了下巴,刷新了对少数人在教育公平上做手脚的“认知”,不禁想问
     从仝卓改应届身份,到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再到山东济宁女子苟晶发帖称“自己在二十多年前疑似两次遭人顶替上大学”...最近,教育公平话题成为舆论热点,接二连三的冒名顶替、作假舞弊等事件,令公众惊愕了下巴,刷新了对少数人在教育公平上做手脚的“认知”,不禁想问:类似教育不公问题究竟还有多少“暗角”?隐藏在暗处等待深度揭露。
     教育事业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性工程,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希望。试问,若教育成了部分群体肆意“打扮的小姑娘”,想让谁上大学就让谁上大学,不管能力、学识、涵养、素质,那么这样的人岂能成为国之栋梁?如此做派岂能承载起教育保障公平公正竞争的社会价值底座?答案是“当然不能”!那么对于类似在教育事业上“打主意”,疯狂篡改“他人命运”、编排“他人人生”的做法,社会能够容忍吗?答案必然也是“当然不能”!
     谁也无法想象,那些学子在高考这条道路上,倾尽举家之力,寒窗苦读十年,为了有一日“功成名就”、考上理想大学,改变自己命运、肩负家庭希望。结果没有败在“高考战场”上,却输在了掌握信息资源和权力揽头者的“私心裁决”上,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是多么的悲痛和辛酸。  
何况,退一万步讲,哪怕那些“冒名顶替者”及其背后的暗箱操控者得到了惩罚,被“拦截的人生”、被搁置的
   青春和年华,又该如何弥补?所以说,对冒名顶替、徇私舞弊的问题,一定要坚持“重其重刑”、动真碰硬,形成高压震慑,确保此类事件“绝不能有下次”。无论如何,教育公平的基石是社会有序流动、平等竞争的后盾,这点谁都不能尝试逾越和践踏。
   不可否认,由于过去信息壁垒和招生机制、技术手段等客观因素,给了部分人在高考“取人”上钻空子的空间,这也是为何称冒名顶替问题为“历史遗留问题”。不过再怎么样,历史遗留问题不能让他一直遗留下去。所谓“正义可以迟到,但终究不能缺席”。回慰群众对高考教育公平的信心与信念,维护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必然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深入挖掘、着力弥补短板。
   如,山西相关政府部门在处理仝卓改应届身份事件上,出手果敢、及时调查、处置有力,还给事件一个真相、还社会一个明白,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和认可,不失为在教育公平堵漏上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从不断暴露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来看,公众有理由认为,附着在教育上的细菌与病毒远远不止“眼前看到的这么多”。有道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真诚希望国家相关部门从回应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意愿出发,开展教育事业冒名顶替问题专项整治,对所谓“历史遗留问题”刨根问底、一抓到底、清仓“抽薪”,将所有对“他人人生”进行无理编排的“幕后导演”及其“顶替者”进行问责、惩处,同时盯紧信息时代下衍生的影响教育公平“新问题”和新苗头。总之,在教育公平上问题既要“去库存”、也要“遏增量”,确保教育领域的风正气清,让公平、平等、公开、透明成为社会竞争的鲜明底色。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