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共服务 加速人才流通

时间:2020-08-12 17:0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 李子心 点击:
在成渝经济圈要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与其他三个经济中心一起拉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语境下,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路径,以及产业人口城市化的转移逻辑亟待转变。
       7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胜利召开后,《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完整版正式亮相,标志着双圈时代的川渝、成渝,又站上一个新的节点。从《决定》具体安排部署来看,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成为成渝融合“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率先突破”的七大重点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各地合作相对较少的公共服务在《决定》被强调出来,进入深化合作的快车道。
    在成渝经济圈要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与其他三个经济中心一起拉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语境下,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路径,以及产业人口城市化的转移逻辑亟待转变。过去快速发展阶段,是以工业为代表的产业主导,工业园区一建,产业工人就跟着来了,人是跟着产业走;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则转变为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从近几年地方抢人大战情况来看,人才流入最多的正是深圳、成都、杭州等这些具有公共服务禀赋优势的城市。理清这样的经济要素空间变化逻辑,便更能体会省委强调公共服务为发展突破口的谋远之策。
     合作“牵手”,打破人口流动壁垒。成渝地区目前在人才政策、评价标准、资源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养老、社保、医疗等方面的衔接也面临一些不畅,导致各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这给人才自由流动带来不利影响,致使区域间人才比较优势难以实现互补,区域人才整体实力无法得到提升,从而降低了成渝经济圈大市场的人才吸引力。因此,健立区域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是当务之急。目前成渝地区已经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下一步各地要在打通养老、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上继续发力,实现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川渝异地门诊医疗直接结算,推动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创新优化老龄人口服务,实现共谋发展、提升服务,川渝将真正形成人口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格局。
     适度“放手”,激发市场经济活力。让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紧密配合,丰富公共服务产业格局。市场化公共服务在特定领域有更专业、更高效、更经济的特点,如软件开发、市场调查、养老服务、就业培训等。政府在做好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基本盘的同时,审慎选择、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开放更为广阔的公共事业特许经营领域,协同市场进行公共服务向高质量升级。以四川遂宁市为例,当地以“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定位,积极探寻绿色生态经济发展道路,政府修建基础设施先行做好宏观布局,引导当地市场向现代化高端服务业发展,创新性地提出“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理念,在养老服务、休闲观光、体育产业等方面取得佳绩,即为本地市民提供了优质公共服务,又孵育出了绿色经济新增长点。
     敢于“举手”,吸引更多高质人才。筑好梧桐巢,引得凤来栖。做强做优了公共服务,就要敢于亮牌,发出人才“召集令”。在推动融入成渝“人才圈”,加强人才一体化发展之际,各地结合自身情况,把握人才需求,加强人才交流,强化引才合作,努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地区人才品牌工程。用“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思考新办法、探索新道路。大力提升服务意识,为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宜居宜业环境,不断提升人才整体实力、自主创业能力和人才竞争能力。促进人才优惠政策联动、人才开发体系联网、人才培养工程联建、人才引进信息互通,以人才协同发展为区域协同发展“导航”,奏响“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协奏曲”,推进“成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快马加鞭。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新时代成渝经济圈建设工程中,用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升级民生“饱暖”,用高层次的发展平台让人才皆出“山林”。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