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灯光璀璨,暖意融融。回字形的会议桌旁,代表们踊跃发言,总书记用心倾听。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熟悉的一幕,温暖人心。 多少次,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个矮凳就搭起一个临时会场。总书记也是这样同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 话往昔、谈变化、谋发展……不同的时空场景,不变的为民初心。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2023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坐在会场“里圈”的很多都是基层代表——新农人、电焊工、小学校长、社区书记……倾听最一线声音,了解第一手情况。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当面和总书记汇报工作。” 此次发言的代表中,连云港市海连社区党委书记李肖娜代表坐在总书记斜对面,详细介绍了社区工作中“支部安家、党员回家、治理兴家、服务到家”的具体举措。 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心贴心聊。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不囿于形式—— 基层察实情,不少地方都曾留下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开会”的身影。山脚下、瓦房前、小院议事厅内,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烟火深处”。支桌摆凳,簸箩盛放农家土味,就是共话桑麻的会场。 2016年5月,总书记来到黑龙江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老职工刘养顺家,同一家人及其邻居们座谈,一问一答,就坐在小院木桌前的长条凳上。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刚见到总书记的时候有点紧张,但在家门口唠起来,很快就放松了。”刘养顺告诉记者,“如今林场的生活大变样了”,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季搞冰雪旅游,大家腰包一年比一年鼓。 当年“家常嗑”里的未来盼望,已经成为实景。 不拘于身份—— 这些年,在中央或地方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同总书记围坐在一起的有部门或地方负责同志,企业家专家代表,更有许多来自基层的奋斗者。 2022年4月,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村寨凉亭里,乡亲们正议农事。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总书记加入其中。看致富带头人王琼香有些腼腆,总书记鼓励她“说两句”。围坐共话的,还有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等。 没有距离感,很有亲和力,既是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更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 讲得接地气—— 在全国两会这一凝聚民心民意的重要平台上,总书记同大家拉话。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贴近国情民情,精辟深刻: 2022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谈及“双碳”工作的认识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2024年,在江苏代表团点赞大国工匠,强调树立工匠精神,“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多少耳熟能详的金句,在围坐畅谈间打动人心;多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在有诺必践中落实下去。 1988年秋,到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不久,习近平同志穿着打补丁的裤子来到坦洋村调研。围坐一起后,村支书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正准备念,习近平笑着说:“不要汇报,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不讲官话套话,务求实情实效,于活泼、开放、生动的围坐之中,民主渠道不断拓宽,民主内涵更加深厚。 (二)“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切实谋划 围坐议事,“上桌”讨论的事,件件关乎民生冷暖。 在5日下午的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从医27年瞄准世界顶尖水平潜心钻研,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的经历和感受。 “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总书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出要求。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总书记始终牵挂心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政策落地,在围坐中检视——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脱贫群众能否“两不愁三保障”的关切,换乘3种交通工具,来到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 “这次到重庆来,就抽查你们一个点。”在村民家的院坝里,同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恳谈教育、医疗等问题。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当时我就坐在左侧的长条凳上,向总书记报了报自己的医药费。总书记强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村民张剑峰回忆。 有这样一张经典照片: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正定,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一张方桌,侧身倾听一位老大娘说话。
照片的拍摄者、时任正定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高培琦记得,当时习近平同志搞民意调查,有一种形式是赶在县城大集时,在主要街道上摆上桌椅,发调查表,请老百姓给县委、县政府提意见和要求,“当时一放桌子,人们就呼啦啦地围拢过来了”。 瞬间定格,一场场围坐,聚焦具体问题,旨在解决落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 大政方针,在围坐中酝酿—— 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门前的空地,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现场座谈会”的场地。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总书记拉着村民的手,自己提问,让大伙儿讲,了解得很细致。”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记忆犹新,那一次,在湘西农家房檐下,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理念一变,啃下“硬骨头”,有了科学方法指引。 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再次强调:“扶贫还是要精准,否则就是手榴弹炸跳蚤,看起来热热闹闹,没有点到穴位上,不解决问题”。 从田间地头,到人民殿堂,一场场围坐,把坚持问计于民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 (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座相邻,情相融,心相通,志相合……围坐的形式,营造团结奋斗的氛围,传递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的信心和力量。 围坐,汇聚的是众智—— “以前几个教师挤一间房。现在学校使用财政拨款修建了独立宿舍,大家待遇改善,更愿意扎根。”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见证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飞跃。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 村支书、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基层代表齐聚一堂,盘玖仁正是其中之一,他讲了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短板问题。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总书记回应道,“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一个多月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那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各领域各方面人士意见建议……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 围坐,凝聚的是信心—— 3月5日,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的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来自盛虹集团的缪汉根代表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他谈及半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我们都无比振奋”。 当时,就是在这个会场,总书记同民营企业家们围坐一起,鼓励大家“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坐到最需要关心关怀的人身边。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正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深情地说:“我特别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 风雨来袭时,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围坐,积聚的是力量—— 惊蛰仲春始,大地万物新,正是提振精神、聚拢合力、乘东风而上的好时节。 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家的餐馆如今红红火火。2020年春节前那个冬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李发顺家,同一家人围坐一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我想考研究生”“我想当兵参军”。 李发顺的女儿李连欢和儿子李连斌分别谈了自己的梦想,总书记给他们打气鼓劲:“你们的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参加小院“座谈会”的一家人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 李连欢已经硕士毕业,李连斌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李发顺投资20万元建起农家乐……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曾经“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的地方,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之地。 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缩影。 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意味深长——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次次围坐,初心不变;一年年家国,沧桑巨变。 新时代新征程的浩瀚史诗,人民是见证者,更是书写者。 策划:张晓松 主笔:张研、胡梦雪 视觉:朱思明、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心向未来
时间:2025-03-06 15:11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
李强在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正视...
- 两会第一观察·瞬间丨围坐共商家国事,上下同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
- 两会第一观察丨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总书记指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绍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
——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
- 中央文献网
- 中欧协经文委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一带一路经委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