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避免从众心理

时间:2019-05-16 14:35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杨杰 点击:
浅谈火车候车室蜂拥上车现象
     中国人在很多的公共场合都有一种区别与他国的现象,例如:中国式过马路、挤火车、旅游景点留下在此一游等现象,这些现象有人解释是中国人数众多或者是个别中国人素质低下造成的,但是这些现象的背后恐怕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通过五一节假日期间候车室的现象来浅谈一下。
在五一期间,作者坐火车去外省旅游,五一期间坐火车外出的旅客很多,在火车还未开始检票前已经在检票口排起了长队,距离开车至少还有一个小时,虽然检票口两侧的座位已经坐满,但是候车室其他位置还有空位,提前一个小时就排起了长队,尤其是在听到广播说开始检票时,有些旅客立刻慌张,提着行李箱就往前挤,甚至有些旅客从座位的一端踩着座椅翻到检票口一端,感觉一下子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我不由得去思考、去观察,我在想难道是因为怕赶不上火车怕误车吗,为此,我专门等到最后一人才检票,我发现我上车后,还有10分钟的时间火车才运行,完全可以来得及上车。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都要急着上车,生怕自己落后呢?
火车开始发动前30分钟检票口人山人海,我一直思之不得其所,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拥挤中的一个中年大叔,你不是有座位票吗,怎么要抢着先上车。他回答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不禁沉默了,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挤着上车却还要挤着去上车,这个回答震撼了我的心灵。
这种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经历过从贫穷到发展起来的阶段,在以前有过挤公交车的经历或者被别人插队的经历,导致生怕别人抢了自己位置或者是行李多怕没位置放,毕竟是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这些情况可以理解,但是那些不知道为什么要挤着去排队,冲到最前面的旅客真的悲哀了,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挤,却依然这样行动,而且这样的人占着大多数的比例,我不禁想起了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是指个体对社会群体压力的服从。当群体的意见以群体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并引起个体的认识不一致,亦即个体的意见同群体的意见发生冲突时,个体的评价、意见和行为服从群体的意见。
阿希从众实验是心理学家阿希在1956年进行的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三垂线实验。该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实被试者安排在最后。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一种情况是大部分被试者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另一种情况是被试者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
结合火车站旅客在候车室蜂拥上车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旅客是跟着别人去挤的而且可以明确自己可以赶上火车,只是因为感觉大家都在挤,所以“挤着排队”就成为了正确的事,大家都忙着去做“正确的事”,还有一种就是明知道挤火车不好,却还是选择了,产生了行为扭曲。这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
从众心理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如弱化自我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青年盲目从众的行为,容易造成跟着学习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旅游景点随手涂鸦等,不能独立的去判断人的行为对错。
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从众心理现象,只是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更加的显著。在学术的领域,从众心理表现更多的灾难。
学术的进步需要质疑,需要创造力,需要打破现有的知识瓶颈,但从众心理导致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等。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 ,我们要有自己的意识之网,培养中国人的个性发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促进学术的进步。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