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对中国、对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

时间:2019-07-26 10:13来源:人民网 作者:未知 点击:
这是一个伟大的追梦时代,涓滴努力都在向着大海奔流。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美好的梦想,终究要靠奋斗才能实现;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6日 08 版)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中国大地持续描绘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不断谱写无数中国人筑梦、圆梦的华美乐章。流动的中国,实现着成就精彩人生的美好期盼,迸发出创造更好生活的强劲动能,成为当今世界最多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成为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本期观察版围绕社会流动对中国、对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编 者

一、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密码(解码活力中国·流动的中国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社会阶层流动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活力。

■流动的中国从多个维度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为人们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人生轨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高水平社会流动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指出这样一个事实:英国用了58年、美国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的时间使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一倍,而中国仅用10年就实现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图景的生动描绘,又揭示了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密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流动

高水平的社会阶层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本竞争,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现代化和市场绩效导向对于促进阶层流动均具有重要意义。前者会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分工结构快速分化,后者则会使“唯才是举”的绩效原则成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主要标尺,因而都能有效提升阶层流动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高水平的社会阶层流动。一方面,随着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不断发挥,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通过努力拼搏和公平竞争,实现了向上的阶层流动。另一方面,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特别是注重在宏观发展战略层次发挥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大区域协同发展。这些举措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创造了个人发展机会,促使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转移,整个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协同发力,从多个维度提升了社会阶层流动水平。

社会学最新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总流动率持续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的0.38上升至当前的0.71。这表明,反映个体努力程度的自致性成就已经取代家庭出身等先赋性因素,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社会阶层流动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激发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为流动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如何跨越空间区隔,更高效率配置人力资源和各类资源要素,一直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党以前瞻性战略视角推动高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49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为1.8万多公里;201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2.9万公里,占世界2/3。随着国际领先的高铁和公路网络不断发展完善,一个规模巨大的流动社会逐渐形成,并在多个维度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流动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便捷快速的交通出行使得人口空间流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大为降低,流动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生活常态。这让社会成员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活动,不仅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且可以实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不同区域交融发展。

流动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不同区域形成深度社会联结。借助便捷的交通网络,相邻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日益显著。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沪苏湖高铁两大交通网络,由上海松江和浙江嘉兴、杭州等九城(区)协同打造的区域产业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平台已显雏形。即使在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的不同区域,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深度对接的新型发展机制。例如,贵州在开通黔粤、黔湘等高铁线路后,与相关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对接机制。

流动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面对流动社会,局限于属地管理和服务的传统思维已不再适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强调协调发展、有序对接和一体化布局。当前,我国已经在养老、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区域衔接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可以预见,随着流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跨区域供给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制度创新不断释放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针对不同时期人口流动特点适时进行制度创新,促进人口因素在产业、行业和地区之间充分流动,不断释放人口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积极构建流动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制度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8亿。针对这一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劳动者群体,国家不断创新制度,着力保障其权益。比如,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与其他职工一样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又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这稳定了流动人口群体在城镇发展的预期,推动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镇,也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知识素养。我国农民工培训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根据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需求,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入新时代,各级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上的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至2017年,全国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达3856万人次。这有力提升了农民工群体的技能素养,使其能够更好适应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并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努力引导创业人才和高技能劳动群体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等,引导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获得财富积累和技能提升的劳动力群体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截至2015年底,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累计超过450万,而且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这表明,人口流动制度创新正在逐步优化人力资本在不同区域的配置,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适应社会流动要求加强制度创新

回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流动的中国从多个维度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为人们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人生轨迹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高水平社会流动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人口高速流动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在属地管理模式基础上,其特征是主要面向属地居民提供标准化公共产品,在流动社会必然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无论建立在“街居制”基础上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还是农村基层管理体系,都无法有效覆盖流动人口,并对其实施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在探索以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的模式,以应对流动社会带来的新问题。今后,在进一步优化流动社会的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方面,还有很大探索和提升空间。

流动社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认同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在流动社会背景下,来自不同地区的多样化观念不断碰撞,使得不同群体形成共享性社会认同面临更大挑战。有效构建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协调机制以及富有包容性的社会认同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些方面的深度改革创新,就要形成与流动社会相匹配的价值观念与保障体系。

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对系统整合的宏观政策设计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口、资源和要素在不同区域高速流动,如何从整体上有效提升与之配套的服务与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这一深层次问题,单一的属地管理模式难以形成有效应对机制,需要在宏观层面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整体性制度设计。

(作者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二、带动多方面资源要素流动

全面认识人才流动红利(适势求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8.1万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流动的红利。进入新时代,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例如,在乡村振兴中,大批人才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多种资源要素,逐步发展起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服务业,有的还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基地,把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对城市发展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人才资源就更显紧俏。能否争取到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已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目前,评估一个城市的发展潜能,主要指标已不仅仅是港口、机场、商场、地铁等硬件基础设施,还要看其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地政府注重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频出真招实招,大力吸纳各类人才资源,不断释放人才流动红利。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需要继续释放人口流动红利,特别是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高层次人才拥有多种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资源,高层次人才流动不只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而且伴随着多方面资源要素的流动。从这个角度看,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流动与竞争,而且是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种资源的流动与竞争。

首先,人才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才流动不仅仅是人在地域空间的流动,而且是与之相伴的知识技能的流动。实际上,人才流动的价值和红利包括知识技能的流动,这也是人才竞争的重要方面。比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迅速,一些地方纷纷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引进这方面的稀缺人才。随着5G行业风生水起,国内外大企业纷纷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各类5G技术人才,力争通过提升人才竞争力占据市场竞争有利位置。

其次,人才流动伴随着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等的流动。人才不是孤立的个体,个人可能是一家中小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也可能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客户经理,还可能是一个刚开始创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有志青年。个人往往掌握一定市场和客户资源,这些社会关系、物质资源的流动也是人才流动带来的重要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县级或乡镇政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年轻人才到乡村创业,有力促进了乡村发展以及城乡双向商品和要素流动。

再次,人才流动可能伴随着项目、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一些人才可能带来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项目,也可能带来数额可观的商业投资或风险投资贷款。近年来,一些地方正是看中、抓住了人才流动伴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吸引人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吸引更多人才,探索出吸引人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

三、新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思想纵横)

1932年,《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叶圣陶写道:“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郑振铎眼中的未来中国,是“个人为了群众而生存,群众也为了个人而生存”……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然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在1949年以前有的只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的迟疑困惑、“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无可奈何。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启动,让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时代启航之际,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是追梦人。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为了梦想进行的努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份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走在希望的原野上”“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土地”……这一片热土正成为孕育机会的“梦工厂”。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时代大舞台上书写精彩人生。在紧张忙碌的城市,在蓄势振兴的乡村,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工地,在挥洒汗水的田间地头……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傲然绽放,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中,盛开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

今天的神州大地,近14亿人向着未来奋力前行,这正是前辈们梦想中的中国。无论身处国内还是海外,一个强大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信心和底气的依托。国家、民族与个人就这样成为命运共同体。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礼物。当今的中国人,精神面貌之开放、从容,对未来之乐观、自信,可谓前所未有。

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宁、生态的改善,为实现梦想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是因为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大病医疗全覆盖到养老金连涨,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社会发展环境越来越公平,为奋斗者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去实现人生梦想。

这是一个伟大的追梦时代,涓滴努力都在向着大海奔流。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美好的梦想,终究要靠奋斗才能实现;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22次提到“奋斗”,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10次强调“奋斗”,勉励“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奋斗”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

当代中国有无数出彩的机会,但每个机会都要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去把握。一位自称“放牛娃”的企业家坚信,“创造人类幸福全靠自己辛勤劳动,刻苦工作”,如今他的汽车梦已做到全世界。一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女孩志在“赢下每一场比赛”,现在已是排球国手。从天当房、地当床的“铁人”到让一棵松变成百万亩林的“塞罕坝人”,从背着被褥行囊进城打工的农民到不分昼夜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创新人才,我们这个时代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人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就能用一个个鲜活的青春梦想支撑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

这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一个追梦人,也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人。在逐梦路上,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近14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涓成海、聚沙成塔,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