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国防情”主题征文之最美县域活动举办

时间:2024-02-01 21:3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评论员:王琎 点击:
“中国梦 国防情”主题征文之最美县域安福弘扬三线军工精神的生动实践。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文旅局彭明生供稿,采编中心:王琎、王根武、罗富苟、臧佩禧、张秀娟、王志军等整理报导  
       有一段历史叫做:“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有一种奉献叫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有一种精神叫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1931年10月,历经生死考验的共产党人在兴国县官田村创办“中央军委兵工厂”,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武器装备的序幕,从此,人民军工同人民军队始终心手相依、戮力同行。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受到外忧外患的强大压力,大力发展国防工业,成为保家卫国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三线建设现在不为,后悔无及。中央决定,做好“省自为战”的准备,于是,中央抓大三线,地方抓小三线。从1964到1978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三线建设。安福县是吉安地区7个“三线”布署的主要县,选址在彭坊乡境内。1962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江西连胜机械厂(国营9396厂)、江西锻压厂(国营9339厂)、江西钢丝厂(国营9394厂)、江西量具刃具厂(国营9469厂)、江西立新机修厂(国营9349厂)和江西104后方医院即五厂一院进驻安福县彭坊乡(陈山沟)。

         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下,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等,扛起背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安福陈山沟开展三线建设,主要任务是生产团以下部队使用的轻型武器和弹药,鼎盛时期,彭坊乡聚集了近2万名“三线”职工及家属。五厂一院部门机构齐全,生活配套机构完善,学校、总务科、图书馆、影剧院、医院托儿所等等一应俱全。建筑风格为赣西典型的青砖黑瓦、骑墙翘檐的民居样式,沿着山沟次第排布,掩映在青葱的竹树丛中。在这里,听不见轰鸣的机器声,看不见高大的厂房,所有生产车间都建在大山腹部,只有当夜幕降临时,那通明的灯火,急驰而过的戒备森严的运送军火车队,才会露出陈山沟神秘的面纱。20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高科技军事装备的发展,加之裁减军队,压缩国防经费,地方军工产品订货量大幅度减少,部分三线厂由生产军工产品改为生产民用产品。至1990年,彭坊乡5个“三线”厂及后方医院先后外迁至交通干线上的大城市。陈山沟又恢复了宁静,昔日的办公楼、宿舍楼成了村民的住房,有的改作仓库、木材加工厂,有的干脆用来堆粮堆草,养猪关牛。山洞车间枝遮草掩,成为野猪山羊的安乐窝。
       三线建设时期,广大建设者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无怨无悔。他们手执柴刀,进入山沟岔道,在布满荆棘的山谷中开出一条条通道,足迹所到之处汗水洒遍。春季是江西的雨季,为争取时间及时施工,大家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常常冒雨作业,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猛干。那时候的他们,一心想在生产发展上,不为自已打算。建厂初期干打垒房子,修修补补作为党委、厂部办公室,有的干打垒房子雨季一到土墙剥落,屋顶漏雨,还得撑开雨伞,盖着雨衣睡觉。扫地没扫把,他们爬山砍竹子自已扎;烧饭没灶头,他们自已打;洗澡没浴室,他们用树皮毛竹搭;烧饭没柴禾,他们上山砍(从工地回来,规定男背柴禾100斤,女的背50斤),没有自来水,他们轮流从小溪或井里挑。领导干部生活上不搞特殊,积极带头参加劳动。那时的他们,心向阳光。他们离开城市,告别父老兄弟,从繁华的大上海,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穷山沟,为的是祖国的三线事业,为的是让毛主席能睡好觉。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精神抖擞,纷纷表示要用自已的双手建设自已的兵工厂,对前途充满信心。
在彭坊乡三线建设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先进人物,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赵早:立新机修厂副厂长,后任104后方医院副院长。在解放战争中多次但任攻坚战斗任务,多次身负重伤荣获战功。他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投身国防三线建设,来到彭坊后特别关心本地群众,经常帮助贫困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有一年,战友从山东老家来看望他,带来了2大袋苹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苹果是非常奢侈的水果,可他没有留下一个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分给了本地的老百姓。赵早同志由于之前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于1983年因病逝世并安葬在彭坊。
李德山:筹建初期,为国家节约筹建经费,大家自力更生,制造室内各种木制器具,没有工作场所就自己动手搭建。筹建处的领导干部和其他筹建人员也一起参加劳动,大家还有分工,赵三根为木工厂的总负责人,顾罗林、邹阿琪等负责锯木料,李德山负责刮树皮。据赵三根回忆,大家合力建成的这栋140㎡的木工场只花费人民币20元,用作屋架梁柱的杉木树皮,几乎都是老李刮的。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刮皮书记”(李德山原是上海自行车三厂的党委副书记)。有一次,天下着毛毛细雨,省运输公司的汽车开进厂里,车上装着水呢,眼看水泥被雨淋着,李德山同志一马当先,一人一次扛三包水泥,一包水泥足有50公斤重,真是拼着命干。大家看见厂领导忘我劳动,也走上前来扛,许多人也一次扛两包,他们虽然干得身上是汉、衣上是灰,心里却很愉快。    
        馒头的故事:原钢丝厂厂二代叶紫同志回忆起那段在钢丝厂吃馒头的日子。那时,人们少有吃饱的时候,厂食堂的馒头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使命”:两餐之前的“饼干”,在两餐前,常常看到人们手拿一只馒头上山砍柴、摘杨梅、采野果......如此一来中午饭就不愁了。厂里的馒头也渐渐有了名气,就连附近吃不惯面食的山民们也喜欢上了“钢丝厂馒头”。山民们用米,土特产和厂里的职工换点粮票。这馒头,便是三线军工们艰苦生活的日常食物,到现在成了叶紫同志心中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陈山“108将”的故事1966年10月28日,第四批筹建人员率先从上海来到工地,其中有木工赵三根、李根宝、徐春弟等同志,与原先到达工地的人员加起来刚满108人,于是大家就自豪的说:“当年梁山泊有108将,现在陈山沟也有108将,当年的108条好汉打家劫舍造封建王朝的反,现在的108条好汉造枪造炮保卫人民的江山。”
       村民欢送钢丝厂离乡:1990年,钢丝厂搬离,当地村民不舍得工厂离他们而去,其中的一些村民开始阻挠企业搬迁,甚至发生围攻等不法行为,以致县政府出动公安和武警进行维持秩序,而当最后一拨十多两大卡车满载设备即将离去的时候,当地百姓自发排起长长的队伍,点燃爆竹,敲锣打鼓夹道欢送。
       在革命斗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过程中,在人民军工发展壮大历史进程中,我党领导广大人民创造了绚丽的军工文化,诞生了伟大的军工精神,它是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是三线军工精神的特质和内涵,“献了青年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那个年代军工人的真实写照,“把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至上”是军工人的核心价值观。军工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不可胜数的武器装备,建设了不可胜数的军工旧址。军工旧址,凝结着军工人的勤劳智慧,承载着军工人的理想追求,铭刻着军工人的筑梦之路,矗立着军工人的人生丰碑,是军工人念念不忘的乡愁记忆,是军工人寻根筑梦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今天进行国防教育的最好的基地、课堂和教材。
       习近平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向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聚焦用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我认为,在各种纪念和表彰活动中,我们不能忘记军工精神,传承和发扬三线军工精神,弘扬军工文化。军工旧址是军工文化的发源地,是军工精神的摇篮,对军工旧址进行改造升级,承接历史、面向未来,是对军工文化根脉的保护利用,是对军工精神的传承弘扬,从中可以体味到一代代军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情怀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担当,是对军工文化的固本清源,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永垂史册的红色工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个激情年代已逐渐离我们远去,三线建设的这段历史,因国家保密需要,外界知晓的人不多,而现在是和平年代,国际国内军事环境趋于缓和,我认为,这段历史值得大书特书。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出版反映三线精神的著作、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对军工企事业原址(旧址)并进行改造升级等各种方式大力弘扬三线精神,积极留住三线历史记忆,加强红色基因传承。2011年以来,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利用境内原山东民丰机械厂、山东工模具厂等两家原国防三线厂旧址结合其独特的岱崮地貌,改造升级为岱崮三线军工文化园,建成“全国特色小镇”,先后被授予“中国军工文化园”等几十项国家及省级荣誉称号,2016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四川省潼梓县“两弹城”是通过旧址改造抓旅游开发,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镇利用原三线厂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画家村,带富了当地一方乡民。从我省来看,2015年以来,赣州市兴国县积极行动,将该县官田村原“中央军委兵工厂”旧址改造升级,打造成全省军工教育基地。2017年,由省国防科工委牵头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00万字,详细记录了江西军工辉煌历程的《砺剑》一书。从我市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了反映位于吉安神岗山麓的原国营红声器材厂建设岁月的《火红的声音》、长篇纪实文学《又见那山红》、《红声纪事》三本书。2018年,江西庐陵人文谷旅游集团在庐陵老街举办以“老城记忆”为主题的老物件展,馆内展出了上世纪全市几家三线厂的一批老照片、老产品、老物件。
         安福县续写三线军工精神辉煌,发展以三线军工为主的红色旅游,将大有可为。安福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彭坊乡是“省级生态乡镇”,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三线厂旧址聚集区,江西省小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这里目前大量旧址保存较好,建设的基础条件好。这里交通便利,宜(春)井(冈山)遂(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三线厂旧址群到井冈山的距离为52.9公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永新县芦溪出口为26公里。近年来,安福县利用境内丰富的军工旧址资源,对旧址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以三线军工为主的红色旅游,取得了初步进展。一是开展了调查和规划。据调查统计,彭坊三线厂旧址所在地现有保存完好的办公楼、图书馆、招待所、职工宿舍、车间厂房等建筑超过120栋,占地4.5万余平方米,仅江西钢丝厂是就有保存完好的建筑45栋之多,是整个三线厂旧址所在地的核心区。彭坊乡政府聘请省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和省有关专家、原三线厂领导到实地考察,启动规划前期工作;二是对旧址进行升级改造。2017年开始,对原江西钢丝厂旧址核心区进行升级改造。几年来,县农业农村、工信、交通、文广新旅等部门及当地政府为原钢丝厂核心区投入旧址升级改造资金约近千万元;三是抓好陈展。2018年,彭坊乡在原江西钢丝厂核心区建成全省首家三线军工记忆馆,目前展览馆已收集各类三线建设时期的各类展品800余件;四是积极对外宣传推介。通过党课、讲座、微信、QQ等网络媒体以及举办各种节庆活动等方式宣传三线精神。彭坊乡政府、县文广新旅局成立三线军工宣传工作专班,组建“三线军工”微信群,将三线精神宣传列入了党课内容,制作了PPT课件。县文广新旅局统筹协调运营文旅宣传工作,并与自媒体公司签署合同,拍摄“三线记忆”精神视频宣传片、专题片并在“文旅安福”公众号上发布。召集彭坊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举办各种讲座50余次,讲述彭坊三线军工历史,宣传推介彭坊乡的三线军工文化旅游资源,参会人员1000余名。2018年由彭坊乡政府和县文广新旅局联合在原钢丝厂核心区举办坳云火把节,观众达5000余人,创造五个三线厂搬迁出乡后全乡流动人口最高纪录。2019年5月举办了“云上桐花海.彭坊等你来”赏花节活动,规模空前,江西卫视进行了报道。通过以上方式宣传安福县三线军工历史,提高了彭坊和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旅融合;五是抓好联络对接服务工作 。先后接待原江西量具刃具厂、江西连胜机械厂等老三线厂工人怀旧寻根以有学生研学、户外拓展等活动,几年来共迎接到彭坊参观三线军工记忆馆及原三线厂旧址的游客上万人;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017年9月26至27日,彭坊乡政府派出分管领导会同江西省国防科工局的领导以及广东、黑龙江、四川等国防科工局、三线厂原址(旧址)所在地政府机关和相关单位的40余名代表一道赴山东省蒙阴县“中国军工文化园”参加以建设军工文化小镇为目的,以“携手共进,乘风飞扬”为主题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原址(旧址)改造升级发展策划座谈会。2019年,彭坊乡政府组成考察团赴兴国官田兵工厂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
       目前,安福县彭坊乡三线军工展览馆已成为学生研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并且迎接了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先后被评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定为写生创作基地,江西省3A乡村旅游景点,2019年度“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2020年度“江西省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荣誉称号。乡党委政府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下一步,彭坊乡三线旧址群正在着手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安福段的工作,争取专项债资金对现有的厂房、车间、办公楼进行修缮,打造红色研学、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筹建“三线”建设文化遗址公园,争创全国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及“国家工业遗产”等称号。积极争取列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等红培机构的延伸教学点,打造成为我县乃至我省红色旅游的又一“兴奋点”和“引爆点”,让彭坊“三线记忆小镇”成为“武功山-羊狮慕-井冈山”旅游线路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景点,更好地融入“大井冈”“大武功山”旅游圈。随着我党对党的红色历史以及军民融合、文旅游融合的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安福县三线军工旧址会被更好地加以保护,三线军工资源会被充分利用,三线军工旅游会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