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得以“无核酸检测结果”拒绝患者就诊

时间:2022-12-04 11:4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许贵元 点击:
北京市发布的这一具有权威性的“明令”,是对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的正确解读,也是对群众呼声的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顺民心、合民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疾病患者的赞同。

 据媒体报道,11月29日,北京市卫健委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重点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孕产妇、儿童、肿瘤放化疗以及急救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服务,不得以“无核酸检测结果”等原因推诿、拒诊或延误;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合理设置缓冲区,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需要紧急救治或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北京市发布的这一具有权威性的“明令”是对疫情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的正确解读,也是对群众呼声的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顺民心、合民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疾病患者的赞同。

众所周知的是,早在今年7月2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要求,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但在执行中,核酸检测结果在各地幷没有形成统一的“互认”,而大多是依然实行“一地一策”,这给很多需要跨地出行的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麻烦,甚至还有“多头检测”“重复检测”的现象,这无疑消耗了大量医疗卫生资源和财力资源,人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浪费,也给一些乘机发“国难财”的违规制假核酸生产经营企业创造了“黑色空间”。加之少数地方“各行其是”“盲目防疫”“过度防疫”“层层加码”,或搞“一刀切”等脱离实际、违背民意的现象发生。正如中央权威媒体日前痛批的那样: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已成为“永久性”的工作。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前提下,北京市率先提出了医院不得以“无核酸检测结果”拒绝患者就诊的明确规定,对精准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各地可借鉴效仿。

从全国来看,规模性、多发性的疫情反弹是突出特点,轻微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成倍剧增,必然加大隔离救护工作的压力,由于现有的医疗资源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居家隔离”“个人防护”也是较好的选择。但有些急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或交通意外事故,不一定都是“新冠感染者”,且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但又急需去医院进行第一时间抢救而被院方“拒绝”不予收治,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间,难免酿成人间死亡悲剧,这是令群众最担忧的现实问题。

事实上,由于疫情传播快,涉及场所广,有的医院也成了易感染的“高危区”。有许多疾病患者尤其是一般常见的头疼脑热的“感冒”,都不愿去医院诊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院一味强调无核酸检测结果”拒绝患者就诊”,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但好多医院“人满为患”,不能满足就诊需要也是实际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院方和广大医护工作者,要树牢“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天职意识,及时收救疾病患者,根据轻重缓急,最大限度地调剂床位,实在容纳不了,可倡导开设“家庭病床”,医护人员可及时上门查看病情,对症下药。这样,也便于家人陪护。对患病的孤寡伤残老人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更要特殊对待。二是千方百计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科学搞好调剂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搞好方舱扩容和隔离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发现重症疫情感染者,以便就地“消化”隔离,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地隔离”。三是关心关爱和倾力支持鼓励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广大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她)们的辛劳、付出和贡献有目共睹、可歌可泣、可敬可爱。没有他(她)们的日夜坚守,就没有城乡百姓的生活幸福与健康安全。要多体谅他(她)们,理解万岁!四是作为普通的公众,我们要树立疫情防控“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团结奋斗、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决心,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和隔离工作,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规定,不当“局外人”和“旁观者”,更不要轻信各种谣传。要破除恐慌心理,搞好自我防护,相信疫情总会过去,胜利永远属于我们!(作者许贵元,系国内著名评论员、全国“三农”问题观察员)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