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标尺” 才能“真减负”

时间:2018-03-07 11:09来源:中评网 作者:施文兴 点击:
就是高考——这个我们学习最终的目标,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换血才能实行这种"减负"。眼下的形式,"学习就是为了高三的高考!"这个从小学一年级就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又会在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的换血,才能谈减负,否则一切就都是空话!中小学生“减”负,需
        今年开学之际,浙江省、黑龙江省相继发出通知,推迟中小学生早上到校时间。消息公布后引发家长、老师热议,推迟到校时间是减轻了负担还是增加了麻烦?推迟到校在实施过程中,又面临哪些现实问题?(3月5日新京报)
      表面看来,中小学生推迟了到校时间,就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这,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中小学生“减”负在如今国内的教育体制,若想有效实施减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从根本体制上入手,最根本的就是高考——这个我们学习最终的目标,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换血才能实行这种"减负"。眼下的形式,"学习就是为了高三的高考!"这个从小学一年级就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又会在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的换血,才能谈减负,否则一切就都是空话!中小学生“减”负,需要多方努力。
       中小学生“减”负,需要学校的努力。首要的是打破以分数为中心。学校按规定编排,实际操作。避免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加课加时,年级越高,加得越高,学生、老师叫苦不迭。
      中小学生“减”负,需要家庭的努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这种愿望越迫切,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越重。加之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对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
       中小学生“减”负,需要社会的努力。“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好与差的标尺。不论是小学、中学,升学率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要打破这种“评价”,改变标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减”负。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