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总理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时间:2018-03-07 10:50来源:中评网 作者:周文郁 点击: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中国青年网,3月2日)
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周总理,这是一个温暖而亲切的称呼。
     时间可以冲刷感情,时间也可以验证感情。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他去世42年后,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提到周总理,人们依然深切的会被他打动。可以说,他是中华民族一颗光华璀璨的巨星,是共产党人一面不朽的旗帜。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几十年来,人们追忆总理、缅怀总理,归根到底是要继承总理遗志、弘扬总理精神,早日实现中华之崛起。
     要继承和弘扬他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进取精神。13岁的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经过推求比较、慎思明辨,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要继承和弘扬他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协作精神。从上海到遵义,从重庆到延安,他承担了各种最复杂、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经历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尤其十年浩劫中,他以“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和勇气,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确保了党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要继承和弘扬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精神。他与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联,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晚年胸前一直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就是他把个人有限生命完全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要继承和弘扬他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精神。他建立了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相反,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也有过失误、犯过错误,但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隐瞒,总是从自己的思想、作风,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要继承和弘扬他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精神。他说 “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了民族解放,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他几十年如一日,三更未眠五更起,紧张、不知疲倦在工作,甚至以古稀之年、抱病之躯,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
   要继承和弘扬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精神。他不仅反复倡导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本色,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节俭事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他叮嘱侄儿不要透露他们的关系,告诫亲属要靠自己奋起,不允许有丝毫特殊。
    当年,周恩来寄语同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之时;今天,我们已经站立在这一天最近的地方;而要让这一天早日到来,还是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总理一样开创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具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但只始终恪尽职守、始终兢兢业业,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就能让生命流光溢彩。
这应该是对周总理最好的告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