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走出“深闺”探路市场化(组图)

时间:2011-10-20 12:2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观众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土法织布。 周游 摄 文博会东莞展馆展出的麒麟头。 鲁力 摄 马尾绣与香云纱“牵手”。周游 摄 师傅现场制作衢州麻饼。周游 摄 在今年文博会首次开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广东凉茶、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青海加牙藏毯、湖南蓝印花布、东莞龙舟制

观众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土法织布。

观众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土法织布。 周游 摄

文博会东莞展馆展出的麒麟头。

文博会东莞展馆展出的麒麟头。 鲁力 摄

马尾绣与香云纱“牵手”。周游

马尾绣与香云纱“牵手”。周游 摄

师傅现场制作衢州麻饼。周游

师傅现场制作衢州麻饼。周游 摄 在今年文博会首次开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广东凉茶、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青海加牙藏毯、湖南蓝印花布、东莞龙舟制作等20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现代科技和创意结合后,都开始迈出了产业化的步伐。而文博会则为“非遗”的市场化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大平台。 走出“深闺” 期望将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时尚而又富有艺术感的陶瓷花瓶、精致裱装的农民画、造型独特的竹制收纳盒和书架、高雅的竹制沙发和茶几……踏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龙门农家客厅”,俨然进入了一个东南亚风格的情调小屋,农家客厅的核心元素龙门农民画正是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门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慧红告诉记者,龙门的农民画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民间美术骨干和部分下乡知识青年创作的宣传画。而后,在不断结合和借鉴“战士画”、工人画“年画”、“农民画”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浓郁岭南文化色彩的龙门农民画。 2007年,龙门大力开发农民画的衍生产品,以龙门农民画图案为母本贵州卫视,开发了挂画、麻布画、木板画、挂历、服饰、礼盒画等多种衍生产品,同时贵州茅台,把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工作与建设旅游强县工作捆绑在一起大力推进,希望把农民画的艺术欣赏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尽管做出了衍生品,但是农民画的文化影响和市场价值仍不大。如何才能把农民画这个“非遗”产业做强做大呢?龙门又将农民画与龙门的另一张名片南昆山的竹子联系在了一起。经过菲律宾设计师团队富有创意的打造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的“种子”贵州师范大学,在龙门特产南昆山竹子的“土壤”里,转化为一个品格时尚优雅的“农民客厅”。 不只是农民画,湖南蓝印花布、青海堆绣、江西连四纸等“非遗”也都开始尝试“走出去”。 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覃保来教授说:“蓝印花布制作而成的裙子、挂品、床上用品等在邵阳、衡阳等周边城市很受欢迎,纯手工蓝印花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青海堆绣传承人乔应菊也告诉记者:“堆绣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文博会,原本用于展出的绣品也被人买走了。” 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甘浪生则表示:“下一步要建立厂房,把现代科技的手段融入到连四纸的手工生产中。”甘浪生希望连四纸在文博会上能吸引出版商的注意。 走向市场 产业化道路坎坷期待政府扶持 在非遗馆里,众多“非遗”传承人和保护者告诉记者,“非遗”大多数是手工艺术品,产品纯靠手工完成,产量有限,这是制约其产业化的一大瓶颈。然而,通过文博会这块市场化的“试金石”,许多“非遗”项目开始找到突破的路径。 覃保来说,邵阳有七八个家庭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受到了浙江一家机器生产蓝印花布厂商的青睐,“这家工厂生产的蓝印花布出口日本中国评论网,他们承诺有多少要多少,这说明手工蓝印花布在国外有市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