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媒>传媒政策>

用“改革之药”破解骗补套路

时间:2018-11-09 12:25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勇军 点击: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委主任周某,在扶贫项目中‘捞油水’。”接到线索,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直查直办!仅用4天,案情便水落石出——2014年,周某申报扶贫项目时虚报面积,多得补助1.89万元;2016年8月,侵占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最终,周某被开除党籍,违纪所
     “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委主任周某,在扶贫项目中‘捞油水’。”接到线索,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直查直办!仅用4天,案情便水落石出——2014年,周某申报扶贫项目时虚报面积,多得补助1.89万元;2016年8月,侵占道路建设资金3.5万元。最终,周某被开除党籍,违纪所得被追缴。
    推进脱贫帮扶工作,有钱才好办事,修公路、建水利、改危房、兴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可是,惠民补贴资金一到,有的基层干部不是考虑谁最需要这笔钱、如何分配才公平合理,而是抱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先咬上一大口”,再把留下的“残汤剩水”分配出去。结果是,惠民资金让个别干部得了最大实惠,老百姓仍然苦于“嗷嗷待哺”。
    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骗补问题。各级纪检部门也深谙这些乱象,将监管视线下移,查处了许多顶风违纪者,形成了强有力震慑作用。但面对惠民资金的诱惑,总有干部缺乏自律克制,变着花样与监督“软抵抗”,要么搞“借鸡下蛋”手法,拿集体资金个人经营,亏了算集体,赚了归个人;要么利用村民“事不关己”心理,虚报冒领惠农专项补贴;要么自导自演承揽工程,赚得盆丰钵满,可谓是套路满满,令人眼花缭乱。
     种种骗补的套路背后,不单是“盲目拼胆子大”的侥幸,而是一些干部对资金管理办法、职能部门监管模式、民众监督心态深入钻研之后,巧于投机“钻漏洞”。专项资金拨下来,村干部第一时间知情,可以提前“量身定做”骗补条件;职能部门往往只关心“钱是否用完”,至于“如何用的”“是否合理”却没有较真管一管,如此种种,给骗补者欺上瞒下有了可乘之机。
     面对这些嚣张的骗补者,光靠“打板子”还不够,而且也是“亡羊补牢”的滞后动作,造成的一些既定损失、对惠民政策的公信透支,显然无法补好如初。从源头入手进行改革,在预防上下猛药,才能彻底破解现有的骗补套路。一是改革传统村务公开模式,由“被动”到“主动”,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必须定期详列清单,主动推送到每家每户,接受村民监督和质疑;二是传统改革民主议事模式,既要会商,也需要听取每个村民意见,避免村干部耍花招,刻意找几个“跟自己一条心”村民协商,就把重大事项决定了,变相剥夺其他村民的参与权。
    基层骗补行为虽难管,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只要对传统监管模式进行升级,改革传统的思维,就完全有可能找到更有效的防范之策,切实保护好广大惠民资金。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